三国杀吧 关注:3,419,950贴子:89,513,689

回复:【轻松说历史】带上三国杀的感觉,给大家讲讲三国历史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晕。。又被抽了。。今天难道发不了了吗?


2249楼2013-07-19 14:19
收起回复
    度娘你魂淡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2251楼2013-07-19 17:35
    回复
      2025-07-27 05:49: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lz今天更新呢?


      IP属地:湖北来自手机贴吧2253楼2013-07-19 21:06
      收起回复
        不错


        来自手机贴吧2254楼2013-07-20 08:44
        回复
          好贴刘明


          2255楼2013-07-20 08:45
          回复
            司马昭大举攻蜀的举动自然是当时“三国周刊”的头版头条,大到吴蜀之君,小到平民百姓都已经听说了
            【镜头切到东吴的朝堂之上】
            “什么?司马昭要灭蜀?”
            “怎么了?这不很正常?”
            “正常毛线啊,你没看到自从司马氏当政以来,四方的叛乱就接二连三地发生吗?如今他又要自不量力地远征,不被打败就不错了,还指望能灭掉蜀国啊?"
            不过东吴的最后一位丞相张悌却对此忧心忡忡:“话不能这么说。曹操虽然功绩盖世,但百姓们是‘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曹丕曹睿继承之后,刑繁役重,东西驱驰,可以说没有过什么安宁的日子。反观司马懿父子却累有大功,为百姓们着想并救其于苦难之中,民心归附已是必然。虽然淮南发生了三次叛乱,但大臣们都不受不扰;即便是君主曹髦暴毙,四方也不为所震动。任贤使能,各尽其心,他们已经立足很深了。而如今蜀国宦官专朝,国无政令,而穷兵黩武,早已民不聊生。唉,魏国的志向正是我所担忧的呀!”
            ————————————————————————————————————
            【镜头切到蜀国】
            姜维在得知消息后立即上表刘禅,请求增派援兵以加强阳平关及阴平桥头的防守。
            刘禅看到后并没有拿主意,而是先问问黄皓。黄皓这人向来迷信,他也不拿主意,而是“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才告诉刘禅“放心吧,没事!”刘禅听到这话也就放了心,从此将姜维的动议置之不理,连朝中的大臣们都不告诉。
            不过不知道是黄皓不够虔诚还是他根本就问错了神仙,公元263年八月,魏军在经过几个月的充分准备后,在三条兵线上同时发动了对蜀汉的大规模攻势。
            上路(西)由征西将军邓艾带领三万人进攻沓中,目的是纠缠住蜀汉主力姜维,使他无法驰援东边;
            中路由雍州刺史诸葛绪带领三万部队进攻阴平桥头,目的是切断姜维增援汉中的道路,确保能够顺利拿下汉中;
            下路(东)则是十二万主力军,由镇西将军钟会(顺带一提,此战他的长史就是后来的灭吴名将——杜预)统领。
            三路大军共十八万人,统一由司马昭指挥,直指汉中。
            灭属之役,正式打响


            2256楼2013-07-20 10:59
            收起回复
              钟会此次走的是骆谷之路,就是当年曹爽走过的老路,而东路军的其他部队则是从斜谷魏兴郡等处进入汉中。
              之前提到,司马昭估计蜀军的总兵力大约为九万多,但后来刘禅交出的册集中记载为十万二千人。这样的话我们不妨做一个分配:五万由姜维率领,在沓中屯田;两万留守成都,做中央预备;一万作为南方守备部队,并不参战;综上,汉中仅有两万人左右。
              从整体上来看,魏对蜀为十八万对九万,只具有2:1的优势,而实际上,汉中一地则有着6:1的绝对优势,再考虑士气就、统帅等各方面因素,其实胜负已经揭晓了。
              面对魏军的三路攻势,蜀汉也做出了相应的对策。先是从成都派出两路援军(各数千人),右车骑将军廖化向沓中增援姜维,左车骑将军张翼向阳平关增援汉中,并大赦改元。可能有朋友要说了,都打起来了还搞大赦,真有闲情逸致啊。其实不然,其目的性还是很明确的。
              举个例子:在古罗马和迦太基的第二次布匿之战中,汉尼拔率迦太基军以5万兵力消灭了8万余人的罗马军,罗马一下陷入了极大的危机。而此时罗马采取的防止局势恶化的措施中,最直接的一项就是从奴隶主手里买了八千名奴隶,同时征召在押罪犯四千余人组织起了两个军团,最终缓解了危机。此时蜀汉的大赦也是同样的目的,即在遭受严重威胁时爆发其全力的特殊手段。
              此时,增援阳平关的部队因为面对着魏军的巨大压力,不得不在阴平附近停留一个月以防止中路的攻势。而此时的姜维尚未从沓中撤出,如果这一带被魏军控制的话,蜀军各部的联系将被切断
              后果不堪设想


              2257楼2013-07-20 10:59
              收起回复
                九月初,蜀汉按照之前提到过的部署方案,放弃了汉中各个险要,退守汉、乐两城和阳平关
                东路的魏军主力顺利通过谷道进入汉中平原后,钟会开始对姜维的城防战术进行了分析。
                “呵呵,这种程度的防守反击可以说是不攻自破啊”似乎看穿了一切的他派前将军李辅和护军荀恺各率领一万人将汉、乐两城包围,才去了“围而不攻”的战术,要的就是限制住他们不出来捣乱的效果。至于剩下的十万大军则是在越过两城后直扑汉中咽喉——阳平关,使阳平关下魏蜀两军的人数比例达到悬殊的10:1
                姜维精心部署的城防战术,就这么被轻易地化解了


                2258楼2013-07-20 11:00
                回复
                  2025-07-27 05:43: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阳平关上有蜀汉部队一万人左右,由傅佥、蒋舒统领。
                  到了后三国时代就是这样,随便出现几个人名大家可能都不熟悉,先来介绍一下这个蒋舒吧
                  他原本并不是这里的守将,是因为不称职才被撤换到阳平关上给傅佥当副手的。所以他平时工作就没什么干劲,显然是对上头的安排很不满意,这下魏军来了,他正好可以投怀送抱了。于是他假称要出城迎战,便趁机投降了魏军。
                  守将都投降了一个,这仗还怎么打?
                  傅佥以为蒋舒出城至少能顶一阵子吧,结果却不料这货倒打一耙,使得魏军比预想中来得更快了。猝不及防之下,傅佥壮烈战死,汉中的咽喉阳平关也因此失陷


                  2259楼2013-07-20 11:00
                  回复
                    阳平关的陷落,标志着汉中的失守,而此时离战役开始还不到一个月。
                    汉中的丢失对蜀汉的影响是难以言喻的,不但益州立刻就有了唇亡齿寒的赶脚,更致命的是这两万人的部队直接就打了水漂。
                    姜维在听说魏军进入汉中平原后不敢再在沓中逗留了,急忙撤兵赶去救援。而之前说了,邓艾的责任就是缠住姜维,于是他立即派追赶,将这个无心恋战的姜维彻底击败。
                    原本逗留在阴平一带的蜀军也顾不了那么多了,赶忙奔赴白水关一带防止魏军"得陇望蜀"。因此,阴平桥头便轻易地落到了中路的诸葛绪手里,使姜维无法通过。
                    不过诸葛绪的脑袋并不灵光,他看到姜维向北佯动作出攻击魏军后方的姿态就立刻上当回师了。姜维便顺势向阴平方向突击前进,将为数不多的魏国守军击退入。等到诸葛绪反应过来的时候,姜维早就离开一整天了。
                    说起来也挺可怜的,这是整场战役中蜀汉唯一的亮点了


                    2260楼2013-07-20 11:00
                    回复
                      通过阴平后,姜维按原计划增援阳平关,但半路上得到了阳平关已失守的消息,不得已又转向白水关,并遇到了在此停留的成都增援部队。经过一番商量,蜀军决定合兵一处,退守剑阁。
                      到此,蜀魏算是结束了第一个回合的较量。
                      然而,仅仅是这为时不长的第一回合,就使蜀汉丧失了大面的土地和人马,导致这本来就很稀薄的防守力量进一步被削弱。
                      此时,成都还有一万多蜀军,剑阁的蜀军估计也就五万多。钟会在向司马昭的报告中,也估计到正面战场的蜀军还有四五万人。那么,魏军又有多少兵力呢?
                      邓艾见已经追不上姜维了,就和中路军的诸葛绪兵合一处,并产生了偷渡阴平、直取成都的设想。
                      诸葛绪认为这已经不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了,于是离开了阴平跑去白水关找钟会。不过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的钟会已经有了反叛的意图,被诬陷临阵退缩才把姜维给放跑了,当即就被囚禁起来打发回后方,自己的人马也全都被编进了钟会的部队。
                      到此,钟会手下已有了十五万大军,并在在剑阁下拉开了战势。
                      十月,东吴接到了蜀汉的求援,赶紧派大将军丁奉进攻寿春(这是围魏救赵呢?还是趁火打劫呢?),并让孙异等人进入汉水,逆流而上;另以将军留平配合南郡的军队。
                      不过遗憾的是,东吴的计划还未完全展开,蜀汉就被打垮了


                      2261楼2013-07-20 11:00
                      回复
                        钟会虽然人多,但以剑阁的天险根本不是那么好拿下的,而这十五万张嘴巴吃起来可不含糊。眼看着粮草渐渐不足,钟会也不得不准备撤军了。
                        而此时,已经七十多岁的老将邓艾突然提出一个奇谋:"如今敌人已经元气大伤,只剩下座高低塔而已(剑阁)。我准备率军偷渡阴平小道,经德阳亭进攻涪城,而那里离成都只有三百里。这样一来,只要剑阁守军回来打我,钟会的主力就可以强拆高地塔,但如果剑阁守军不来管我,那我就直接拆了他们老家。所谓攻其不备,这样一定能一举攻克益州!"
                        阴平小道,这条当年由光武帝刘秀为了平定南方的少数民族而开凿的小道,早已废弃多年。如今却即将成为邓艾以古稀之年勇闯绝地的必经之路。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邓艾当之无愧。
                        公元263年十月中旬,老当益壮的邓艾精心挑选了一万轻装士兵后,开始凿山通道。此行要翻过海拔3000米高的摩天岭,要穿越700里路的无人之地,可谓是艰险异常。然而邓艾本人却身先士卒,在遇到险阻时裹着毯子从高处滚下,而他的部下则是攀岩附葛,功夫不负有心人,邓艾军最终征服了天险,于十月底闪现到了江油。
                        蜀汉本土已经有多年不曾动武了,防备松懈。江油守将马邈见此天降奇兵,想都没想就放弃了抵投降了。邓艾顺利地占据江油后,算是有了个立足点,并得到了一些急需的粮草。
                        江油失守的消息传到成都后,蜀国朝野上下大为震惊,刘禅赶忙派出成都仅有的部队(约五千人)由诸葛瞻(诸葛亮子)和黄崇(黄权子)统领,前去阻挡邓艾军的攻势。蜀军快速赶到涪城后,并没有继续向北前进,而是在此地犹豫不决。黄崇翻来覆去地请求诸葛瞻快速进兵,千万不要让敌人进入平原旷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然而诸葛瞻依旧是一副犹豫不决的姿态,无法做出决断。
                        想当初诸葛亮和司马懿的龙争虎斗可谓是脍炙人口,而儿子辈的较量却是天壤之别。趁诸葛瞻犹豫的时候,邓艾早已长驱直入,瞬间击败了诸葛瞻的前锋部队。诸葛瞻表示很无奈,自己还没考虑好怎么打呢,敌人都打进来来了。他只好退往绵竹。
                        当然,邓艾还是希望能通过用和平方式解决的,于是写了封信来规劝他:"你要是肯投降,我保荐你当琅琊王~"不料诸葛瞻大怒,立刻将邓艾的使者斩首并列阵相待。嘿,看来只能靠硬手段了。邓艾派出了自己的儿子邓忠,然而他并没有占到便宜,还跑回来叫苦道:"我不行了,敌人好难打!"这下子轮到邓艾大发雷霆了:"生死存亡,在此一举!还有,男人说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说自己不行!"邓忠听后立马回身,一鼓作气大败诸葛瞻和黄崇,并在乱军之中将二人击杀。
                        好了,最后一道屏障已经打破,此后魏军的道路可以说是畅通无阻了,成都与剑阁的联络也被彻底切断了。


                        2262楼2013-07-20 11:00
                        收起回复
                          在正式开说之前,先就二爷谈一谈
                          三国演义中,关羽乃神将也。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这个我觉得是衬托奉先了),斩颜良(这是实在的,不过过程有点不一样,我后面会说),诛文丑(曹操灭的),过五关斩六将(比较虚,就算实,也都是些酱油角色,没什么好骄傲的。。)水淹七军(- -二哥应该说是躺着沾光了)。
                          这么一说,似乎二哥不怎么样了?答案是否定的。只是三国演义里太神了给我们造成了一些落差而已。关羽仍乃一代神将,排进中国百大名将里是妥妥的。(这里再说一点,三国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名气最大的一个时期,人才也可以说是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人才最强的时期。纵观历史能排到比较前的也就周瑜、曹操、陆逊、关羽、诸葛等人)
                          二哥先就这么大概说一下,后面还会详谈。但之所以要先说一下,是因为感觉三国杀里的技能强度把他黑得太彻底了= =。。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264楼2013-07-20 11:05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2265楼2013-07-20 12:58
                            回复
                              2025-07-27 05:37: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这里先举例进行对比:
                              1 按照《华阳国志》记载,刘备入成都时一次性赏给关羽、张飞、诸葛、法正四人每人黄金五百斤,白银一千斤,铜钱五千万;而此时的蜀汉,连这四个
                              人的赏钱都拿不出来了
                              2 按照邓艾在淮南推广屯田时的自述,仅淮河两岸每年即可净收入五百万斛军粮;公元235年洛阳闹饥荒时,光是司马懿就从长安就送来了五百万斛,而
                              蜀汉此时的粮食库存不到这个数字的十分之一
                              3 依旧是按照邓艾在淮南推广屯田时的自述可知,三千万斛军粮等于十万大军五年的用度。依据这个说法,那么四十万斛只够蜀汉的十万军队吃二十四天
                              管仲曾提出过一个理论:如果国家没有两年以上的存粮就会“众有饥色”,而蜀汉此时的粮食储备是多少?可见史料中对蜀汉有“民有菜色”的记载,是
                              绝对令人信服的
                              除去华丽的蜀锦不说,蜀汉已经是穷得响叮当了。
                              有的人会说了,蜀锦不是可以作为货币的吗?这样算岂不是蜀汉不穷咯?
                              对此问题,我的回答是:凡事别想得这么绝对,要从多角度去看待一个问题。
                              什么意思?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直观的例子:小日本最缺的是什么?是土地。它在国家经济最为繁华的时候号称有财力将整个美国按照其地价买下。
                              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是信的。不过有个问题来了,美国会卖吗?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便蜀锦很有价值,但他能买到此时的蜀汉最缺乏的粮食吗?显然不能嘛。【粮食】这个词汇自从魏蜀对峙以来一直都是出现频率
                              最高的,为什么?因为它正是魏国用来掐蜀汉脖子的战略物资。既然在这个最根本的资源上蜀汉已经破产,那谈论蜀锦的价值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2267楼2013-07-20 17:2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