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吧 关注:3,419,984贴子:89,501,689

回复:【轻松说历史】带上三国杀的感觉,给大家讲讲三国历史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鸯看到身后有追兵,二话不说就带着十几名骑兵反复冲杀,硬是把追兵给打退了。司马师心有不甘,再次命令八千骑兵进行追击,认为此次必能追死文鸯。
也是,八千骑兵是个什么概念?一波长枪冲刺就没人顶得住了,何况对方只有这么点人。
但文鸯不是人
上一回好歹还是带了十几个手下,这次倒是直接,文鸯自己一个人就回头准备拦截追兵了。
此时此刻,威震逍遥津的辽神、七进七出的子龙全部附身于他一人。之间文鸯单枪匹马冲进人群,而且是反复冲杀六七次,每次都能杀伤一百多人。
这你能信?
就这样,文鸯仅靠一人之力就逼退了司马师的追兵,实在是令人不敢相信
另一方面,王基在看到邓艾的动作后,立即进攻防守被削弱的项城
身在项城的毋丘俭听说文钦被算计了,知道大势已去,于是马上南逃,那本来就人心涣散的叛军终于分崩离析了。
在赶回项城途中的文钦听说大哥跑了,估摸着自己也支撑不了,于是打算回寿春。但此时的寿春已经被攻克了,他又只好南逃东吴。之前提到了,东吴的孙峻正好打算北上捡便宜呢,结果就遇到了文钦这么个大便宜,连人带兵全收下了。相比之下,毋丘俭的运气就糟得多了,他跑着跑着落了单,结果被村民所杀。
就这样,第二场淮南地区的叛乱宣告结束


2209楼2013-07-16 10:37
收起回复
    诸葛诞到达寿春的时候,寿春军民以为司马师要大开杀戒,于是赶紧逃到山林里避难,更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南逃东吴,此时的寿春可以说是相当得乱。
    司马师见状,赶紧先任命诸葛诞为镇东大将军,作为扬州地区的首脑,然后将毋丘俭灭三族并将他的党羽下狱。(不过仅将其中为首的十几人处斩,其余统统赦免+撤职)孙峻见到寿春的局势已经稳定下来,自己也捞不着什么便宜了,于是就带着文钦回去了。
    说起来,淮南地区的三场叛乱中,这第二叛是最无聊的一场。毋丘俭、文钦的发难过于轻率,既没有盟友又得不到底层的支持,还上表将司马家称赞了一番,真得毫无亮点可言。司马师的大军往前一压就被吓得屁滚尿流,完全就是一场闹剧。
    不过虽然只是闹剧,但司马师的身体已经承受不起了。经过这么一闹,他病了很久的身子终于垮了。
    司马师班师回朝后,司马昭赶紧前来探望,不过也只是看哥哥最后一眼了。
    病榻上的司马师,将军政大权全都交给司马昭后,安然而逝,享年四十八


    2210楼2013-07-16 10:38
    回复
      2025-07-27 14:16: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曹髦在听说司马师去世后,赶紧下旨追悼慰问,并派司马昭留守许昌,尚书傅暇带大军回洛阳
      曹髦这么做,表面上是防叛乱再次发生,实际上是想通关这样的布置来摆脱司马氏的控制。然而,现在的曹魏朝廷内外,还有哪个人是为姓曹的卖命的?傅暇和钟会商量了一番后,上表谦让,表示自己要与司马昭共率大军回洛阳。曹髦见自己的诡计没有得逞,就只好升司马昭为大将军并录尚书事,从此大权又名正言顺地传到了第三匹马——文王司马昭的手里
      趁着司马师平叛、病逝等一系列变故发生之时,我们的老朋友姜维又打起了陇西的主意。然而此时蜀汉内部关于北伐问题的矛盾也上升到了一定层次,征西大将军张翼直接在朝堂之上就与姜维发生了争执。他认为蜀国国小民弱,这样连年动武的话根本消耗不起。但姜维不但没有听从,反而带着张翼一起北上。此次随同出征的还有夏侯渊的儿子,也就是之前提到过的夏侯霸
      就这样,在公元255年的夏天,姜维带领着几万人马,再次北上,直奔狄道


      2211楼2013-07-16 10:39
      回复
        魏国此时在长安一带的最高军政长官已经换成了陈泰(陈群的儿子)。他听说姜维又来了之后,立刻命令雍州刺史王经驰援狄道,自己则带领大军驻扎在陈仓
        对地理位置有所了解的同学看到这个部署应该就会笑了,这很明显是摆出了《围魏救赵》的架势,如果情况允许他将直捣汉中
        不过王经倒是没有听从陈泰的命令,自己直接擅作主张地独力对付蜀军。在与蜀军进行了一次小规模交锋后,王经发现有点打不过。打不过不要紧,那你安分点等陈泰大军来了再说啊,但王先生可倒好,不仅不吸取教训,反而大举渡过洮河。
        看来他的人生信条倒也简单,就一个字,干
        陈泰听说后大吃一惊,立刻派出援兵,自己也赶紧跟上。果不其然,姜维丝毫没有令陈泰失望,一战便将王经的几万大军打得只剩下一万残兵败将。
        此时与姜维同行的张翼赶紧劝姜维见好就收,再继续打下去恐怕会画蛇添足。士气正盛的姜维哪里听得进去?二话不说进兵合围狄道。
        陈泰听说后,赶紧找邓艾帮忙。然而,邓艾在看到姜维的大胜后有点灰心,劝陈泰舍车保帅。但陈泰坚决反对:“姜维提兵深入,求的就是速战速决。如今姜维得胜后如果引兵东下,劫掠粮草联结羌兵的话,我们输得可就不止那么一点了。如今他带着锐气正盛的军队围攻狄道,只要拖下去,他的粮草就撑不住了!”
        演义中对这一段论述基本上是原文照搬,不过把“版权”给了邓艾。陈泰说完后立刻动身,沿着山势疾进。
        无论是狄道城里的还是城外的,都没想到援兵来的这么快,于是城里士气大涨,城外谨慎行事。同时,凉州也向这里派来了援军。
        面对着突然形成的左右夹攻的局面,姜维也不敢冒险了,无奈只好退兵。王经从城里出来见到陈泰后,惭愧之色溢于言表,立刻做了一番深刻的反省:“城里粮草已经快不够吃了,如果不是您解围神速,那么这座城就守不住了!这次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请将军您责罚!”陈泰并没有责罚他,反倒是把这个败军之将好好安慰了一番,再重新布置了防务,最终回师上邽。
        此次姜维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但毕竟有着大胜的战功,于是被提升为大将军。
        而升职后的他,更加坚定了北伐的决心


        2212楼2013-07-16 10:40
        回复
          公元256年七月,姜维再度北上祁山。
          不料发现邓艾早有所准备,于是改道董亭偷袭南安。
          但不料邓艾又是提前料到,抢先占据了险要。
          “嘿,这货还真难缠啊”于是姜维继续变招,趁夜渡渭河,沿着山路直奔上邽,并和蜀汉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好了共同攻击。然而,不知为何这位胡大将军并没能按期到达。不料邓艾再次识破,在段谷一战中将姜维彻底打垮。
          短短几行文字,用了三次“不料”,我想表达什么相信大家都懂
          此次蜀军不仅没捞到便宜,反而伤亡惨重,姜维的日子也就不好过了。回去后,他立即上表自贬,把还没戴热乎的大将军头衔交了出来,不过仍然代理大将军一职。相对的,,立了大功的邓艾则升任镇西将军,成了陇西一带魏军的新任统帅。
          这回蜀国算是暂时安生了,那吴国那边呢?
          【镜头切回】
          文钦到了江南后,被东吴任命为镇北大将军。或许是报仇心切,又或许是性格使然,他整天都围着孙峻说北伐的好处,终于某一天将孙峻说动了。
          姜维兵败这一年的九月,孙峻召集好兵马准备大动干戈,不过却死在了征途上。不过这次北伐倒不是没有产生影响,反而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孙峻死后,由于他将权位转让给亲族孙綝的这一举动,激起了东吴的内乱;而他生前的进攻还引发了淮南的战火
          孙綝这时的职位不过是偏将军,谁理他?于是骠骑将军吕据立即联合司徒滕胤去杀这个姓孙的,不料却被反杀。十一月,镇压了政敌的孙綝正式出任大将军一职。
          孙綝的掌权,足以让魏国好好庆祝一番了。然而,此时的魏国却没有这个闲情。公元257年夏,淮南爆发出了第三次叛乱,而这次叛乱
          正是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战
          【本话完】


          2214楼2013-07-16 10:41
          收起回复
            不爱看


            来自手机贴吧2215楼2013-07-16 12:10
            收起回复
              三国杀


              来自手机贴吧2216楼2013-07-16 14:22
              回复
                精彩


                2217楼2013-07-16 20:10
                回复
                  2025-07-27 14:10: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顶楼主,希望楼主一直更下去(应该也没多少了吧)。。。


                  IP属地:湖北来自手机贴吧2218楼2013-07-16 22:11
                  回复
                    顶!


                    来自手机贴吧2220楼2013-07-17 02:33
                    回复
                      之前说到,孙峻在进攻淮南一战前便死掉了,于是司马昭估计诸葛诞自己能够搞得定,就没太管这件事儿。但诸葛诞仍然请求司马昭增兵十万,还要在淮水旁边筑城,这就令司马昭起疑心了。
                      “嘿,这情况怎么那么眼熟呢?”司马昭已经有所警觉:“这不是当年王凌玩儿过的老把戏么,明摆着想增强自己的实力啊”
                      司马昭的心腹贾充在巡视了淮南之后,建议将诸葛诞召回,并预测道:"诸葛诞是肯定不会回来的。不过,这事儿不能拖得太久,不然会闹得很大!"
                      公元257年五月,司马昭终于下定决心将诸葛诞征召回朝;也就是说,要降要干,今天做个了断吧!而诸葛诞得到诏书后果然不回,并决定举兵反叛。
                      毕竟想着反叛这事儿不是一天两天了,诸葛诞很麻利地先是杀掉了扬州刺史乐綝,然后强征淮河南北士兵十余万,最后加上扬州新附的四五万人并准备了一年的军粮打算坚守寿春。同时,他还派人带着自己的儿子诸葛靓到江南请求东吴出兵援助。
                      初掌大权的孙綝正打算搞出点事情,看到有这么好的事送上门来,自然愿意增援。于是他立刻派文钦等人带着三万大军先行,自己随后跟进。
                      淮南地区的第三次叛乱,正式开始


                      2222楼2013-07-17 12:07
                      收起回复
                        司马昭听说诸葛诞真地反叛后,立刻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诸葛诞的反叛一点都不仓促,必定是蓄谋已久,而且,他一定会向东吴求援。
                        因此,司马昭丝毫不敢轻敌,并倾全国之兵(连长安地区防备蜀汉的兵力都抽调了一部分),带着皇帝曹髦和郭太后御驾亲征。
                        六月,司马昭到了项城后留下了曹髦和郭太后,自己亲率二十六万人马进兵丘头。他任命镇南将军王基代理镇东将军,统领扬州豫州人马,汇合安东将军陈骞(陈矫儿子)等人,共同包围寿春。
                        不过就当王基刚到,包围圈尚未形成的时候,文钦、全怿(全琮儿子)和唐咨(魏国叛将)等吴国援军便抢先一步突入进寿春了。
                        司马昭听说后命令王基要慎重行事,而王基则是屡次请求司马昭迅速进兵。正在此时,东吴的第二批援军朱异(朱桓儿子)已经到了安丰,与城里的文钦遥相呼应。
                        司马昭怕内外包夹,于是命令王基先撤围去打垮外面的朱异,而王基居然公然抗命:"如今我们的包围圈已经越来越紧,哪能半途而废?现在撤退的话就等于纵虎归山,后果不堪设想!"司马昭仔细考虑了一下,表示同意王基的意见。
                        得到了司马昭的理解后,王基便大举围城,又是挖深沟又是筑高垒,又尽一切办法将寿春围了个水泄不通。文钦见情况不妙,屡次出来骚扰,但都被王基给打了回去。但朱异那头不能放这不管啊,于是司马昭另派人将其打退。
                        毕竟此战估摸较大,魏军中难免会有些临阵退缩的,或者称病偷懒的人,但司马昭统统毫不留情地斩首示众了。
                        寿春城之战,已然进入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白热化阶段


                        2223楼2013-07-17 12:08
                        回复
                          七月,东吴大将军孙綝亲自动身直奔淮南。同时他再次拨给朱异五万兵马,并让他带着丁奉等宿将北上。
                          不过此时朱异所在位置离寿春太远了,如果不加紧赶去的话恐怕就来不及了。于是他把粮草辎重留在了半路,快马加鞭地驰援寿春。不料,他在半路上就再次被打败,而留在后方的粮草也被胡烈一把火烧光。
                          这还打个蛋?填饱肚子都成了问题
                          朱异一路靠采摘树叶充饥,勉强回到了孙綝面前。而孙綝却还要塞给他三万人马,朱异当即就崩溃了:“哥,亲哥,我要的是食物,你又塞给我三万张嘴巴我可抗不住啊!”孙綝:“嘿,你TM敢顶嘴?”于是立刻找了个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把朱异当着大家的面绞死,然后自己拍拍屁股回了建业。
                          司马昭也看到了,不过他立刻就看穿了孙綝的想法:以杀朱异的方式来激励寿春守军的士气。如果寿春城中将士真地死守的话,想强行攻打并不是那么容易。不过正如先前所说,食物向来是战争中的一向最重要的物资,寿春守军本来就人多,再加上吴国之前的增援,现在一定会采取减少口粮的方法来延长坚守的时间。
                          这样下去可不妙啊。在经过一番缜密思考后,司马昭,
                          布下了一个局


                          2224楼2013-07-17 12:09
                          回复
                            他先是将部队中的老兵送回了淮河以北,并开始散布“吴军不久就会大举反攻”的假情报,还大张旗鼓地给魏军士兵们每人发了三升大豆当口粮。
                            诸葛诞看到司马昭都开始喂魏军吃“零食”了,便轻信了这些谎言,一下子落入了司马昭布下的迷局。
                            既然吴军就要回来帮忙了,那又何必让大家都饿肚子呢?诸葛诞当即放宽了城中的口粮限制。然而,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东吴的援兵没见着,司马昭的重围却依旧,而唯一的变化就是:
                            寿春的粮仓见底了!
                            眼看着就快撑不下去了,诸葛诞的心腹蒋班、焦彝力劝诸葛诞突围,毕竟再熬下去也是死,不如拼他个鱼死网破!然而文钦死活不同意,他认为淮河每年在雨季时会爆发洪水,连寿春城都经常被淹,所以想等到那个时候再趁机突围。为了震慑将士,他还想杀了这两个"胡言乱语"的家伙。这俩人当然不愿殉葬,立刻就头也不回地叛逃到了司马昭那里
                            【镜头切回】
                            在这个节骨眼上,东吴内部却又发生了变故


                            2225楼2013-07-17 12:1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