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100天后-1】
小可爱们,好久不见。
从15年3月28发第一帖,到现在18年7月,竟然已经3年多过去了,可真的是快啊。最近有不少学弟学妹咨询我工作的事,估计有的同学也有这方面的困惑,再加上对我这届的同学了解的还行,那就跟大家分享分享相关经验啦。
-------------------------------------
一.前期规划
之前已经说过想工作的话实习的重要性了,可以说,只要不是内定,实习就至关重要。实习的目的无非三种:比较好的情况是通过实习拿到内定名额,避开校招的惨烈厮杀;其次是通过实习掌握工作经验及行业动态,为校招季打下基础;再其次是通过实习排除这家单位。当然,不同规划的同学对实习的需求不太一样,比如继续深造的话出校交流比实习重要,考公务员的话应该也需求不大。但那些想工作的人啊,导师的要求不去就不去了?还是懒呢?还是怕脱离温柔乡呢?因为我是走了工作那条路,所以说的大部分也都是针对要工作的学生。如果大家看了之后能坚定自己的想法和意志,那恭喜,有自己的想法了,这是最好的。怕就怕明明就啥优势没有还选择逃避啊。
1.导师不让出去?这种现象有很多,确实有很多导师认为短期的出去实习一两个月学不到什么东西,也的确是学不到多少东西,但是呢,事情不是看表面的啊,那些对公司的了解、对行业的了解、对招聘动态的了解、对工作性质形式的认知在实验室是永远了解不到的啊。对此,我的处理办法是,研一和研二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实验室服务、为实验室做贡献;研二上同时也要逐渐的引导研一同学做事(研究生本来就是一个工作模式的循环,没有什么离了你不行,该交接就交接);研二下(每年的上半年),对不起,工作跟实验室相比,我的未来更重要,况且,之前一年多的奉献我没愧对导师,于情于理,导师也没必要阻挡我的未来。我想,只要让导师认为再逼着你留下会影响到你的未来,导师就没理由不放你出去了。导师一般要求的都是没主见、盲从的学生而已,因为放这类学生不管,他们也不会自己找事情做,还不如摁在实验室呢。好了,知道这个原理,就知道该怎么办了吧。我第二个实习是从2017年7月10号开始的,之前的一个星期还开了一期为期一周的软件培训班,我主讲。我是两年半制的,所以每年的10月10号左右要进行盲审,12月初答辩,盲审的话差不多论文就完稿了。7月10号到10月10号,按90%的学生和100%的导师来讲,还出去实习啥啊,写论文更重要啊,甚至好多同学从5月份就认为已经没有时间实习了呢。当时我是对第一份实习非常不满意,所以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面试了第二家,结果经历了3轮面试进去了,机会难得。于是我在临去之前跟导师这么说,大意是这样:1、这家单位很好,实力雄厚;2、有很大的发展平台,前景不错;3、我经历了3轮面试,非常不容易,错过可惜;4、实习期间我会定期汇报论文工作,争取实习回来时能写完1-2万字。把前因后果、风险、计划全说清,估计就没理由不让你去了吧。我们1月份毕业的比较紧张都能这么干,6月份毕业的还担心什么呢?第二个实习是9月1号结束,在9月1号到10月10号这一个月里,天天跟考研节奏一样去自习室,每天写2000字左右(还是很轻松的啊),在10月10号拿出了4万字的论文一篇。盲审结束后,10月15-11月15,经历了一个月跑东跑西的校招季。
我对我整个实习经历的总结就是:万幸万幸我遵循自己的想法对一个不甚了解的单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试了一把,正是因为这次尝试,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积累的足够多的经验去10月的校招季无往而不利。
2.自己懒
无解
3.怕陌生环境
这个全在自己怎么看吧,给大家上一张图。

这是我本科住的寝室,某次下雨后的走道。即便是这样的生活环境,我曾经也觉得比哪都好,也想着课后赶紧回到寝室去,并不会觉得它有多差。这就是惯性思维,每个人都喜欢安定的环境,即便是很多口口声声说喜欢不断挑战的人,也是出于锻炼或成长或结识等等其他附加因素的,内心还是希望有个稳定的地方。所以,认识到这个特性之后,陌生环境还有那么可怕吗?
别在还能主动出击的时候选择逃避,等到最后就只能疲于应对了。被动的去找工作,被动的面试,被动的去陌生环境,被动的适应,当所有都是被动时,能找到好的才怪。
小可爱们,好久不见。
从15年3月28发第一帖,到现在18年7月,竟然已经3年多过去了,可真的是快啊。最近有不少学弟学妹咨询我工作的事,估计有的同学也有这方面的困惑,再加上对我这届的同学了解的还行,那就跟大家分享分享相关经验啦。
-------------------------------------
一.前期规划
之前已经说过想工作的话实习的重要性了,可以说,只要不是内定,实习就至关重要。实习的目的无非三种:比较好的情况是通过实习拿到内定名额,避开校招的惨烈厮杀;其次是通过实习掌握工作经验及行业动态,为校招季打下基础;再其次是通过实习排除这家单位。当然,不同规划的同学对实习的需求不太一样,比如继续深造的话出校交流比实习重要,考公务员的话应该也需求不大。但那些想工作的人啊,导师的要求不去就不去了?还是懒呢?还是怕脱离温柔乡呢?因为我是走了工作那条路,所以说的大部分也都是针对要工作的学生。如果大家看了之后能坚定自己的想法和意志,那恭喜,有自己的想法了,这是最好的。怕就怕明明就啥优势没有还选择逃避啊。
1.导师不让出去?这种现象有很多,确实有很多导师认为短期的出去实习一两个月学不到什么东西,也的确是学不到多少东西,但是呢,事情不是看表面的啊,那些对公司的了解、对行业的了解、对招聘动态的了解、对工作性质形式的认知在实验室是永远了解不到的啊。对此,我的处理办法是,研一和研二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实验室服务、为实验室做贡献;研二上同时也要逐渐的引导研一同学做事(研究生本来就是一个工作模式的循环,没有什么离了你不行,该交接就交接);研二下(每年的上半年),对不起,工作跟实验室相比,我的未来更重要,况且,之前一年多的奉献我没愧对导师,于情于理,导师也没必要阻挡我的未来。我想,只要让导师认为再逼着你留下会影响到你的未来,导师就没理由不放你出去了。导师一般要求的都是没主见、盲从的学生而已,因为放这类学生不管,他们也不会自己找事情做,还不如摁在实验室呢。好了,知道这个原理,就知道该怎么办了吧。我第二个实习是从2017年7月10号开始的,之前的一个星期还开了一期为期一周的软件培训班,我主讲。我是两年半制的,所以每年的10月10号左右要进行盲审,12月初答辩,盲审的话差不多论文就完稿了。7月10号到10月10号,按90%的学生和100%的导师来讲,还出去实习啥啊,写论文更重要啊,甚至好多同学从5月份就认为已经没有时间实习了呢。当时我是对第一份实习非常不满意,所以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面试了第二家,结果经历了3轮面试进去了,机会难得。于是我在临去之前跟导师这么说,大意是这样:1、这家单位很好,实力雄厚;2、有很大的发展平台,前景不错;3、我经历了3轮面试,非常不容易,错过可惜;4、实习期间我会定期汇报论文工作,争取实习回来时能写完1-2万字。把前因后果、风险、计划全说清,估计就没理由不让你去了吧。我们1月份毕业的比较紧张都能这么干,6月份毕业的还担心什么呢?第二个实习是9月1号结束,在9月1号到10月10号这一个月里,天天跟考研节奏一样去自习室,每天写2000字左右(还是很轻松的啊),在10月10号拿出了4万字的论文一篇。盲审结束后,10月15-11月15,经历了一个月跑东跑西的校招季。
我对我整个实习经历的总结就是:万幸万幸我遵循自己的想法对一个不甚了解的单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试了一把,正是因为这次尝试,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积累的足够多的经验去10月的校招季无往而不利。
2.自己懒
无解
3.怕陌生环境
这个全在自己怎么看吧,给大家上一张图。

这是我本科住的寝室,某次下雨后的走道。即便是这样的生活环境,我曾经也觉得比哪都好,也想着课后赶紧回到寝室去,并不会觉得它有多差。这就是惯性思维,每个人都喜欢安定的环境,即便是很多口口声声说喜欢不断挑战的人,也是出于锻炼或成长或结识等等其他附加因素的,内心还是希望有个稳定的地方。所以,认识到这个特性之后,陌生环境还有那么可怕吗?
别在还能主动出击的时候选择逃避,等到最后就只能疲于应对了。被动的去找工作,被动的面试,被动的去陌生环境,被动的适应,当所有都是被动时,能找到好的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