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写铁心兰的小结时偶然看到了以前浏览过的需求层次理论,翻了下百科解释就顺手拿来用了。但事后回想起来,鉴于某百科不太靠谱,为了真正弄懂这套理论,认真学习相关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在阅读《人类激励理论》、《动机与人格》等马斯洛的著作时,我接触到了很多很有意义的观点,比如对理想信念、道德价值的追求属于自我实现的层面;比如不同层次的需求可以同时存在;再比如不同的人对同一类需求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同一个人在不同人生阶段最看重的需求也可能不同……受到上述论述的影响后,我发现之前关于铁基本需要的一些看法需要进行修正:她并非从来没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却没有很好的满足它们。
从草原上挺身而出直面李家兄弟等人、阻止鱼杀被吓昏的慕容九、自己都快被(强)(暴)了还有心思替铁萍姑担忧等事件来看,铁心兰对侠义有着自己的理解(暂且不论这套理解是否正确或者成熟),对人对己也有一定的道德要求。对侠义的认知影响着她的一言一行,但最最牵动她心弦的还是对情感依靠和亲密关系的渴求。遇到双骄之前,她的人生目标是“我要找我爸爸”,和他们产生感情纠葛后又多了一个“我要阻止他们决斗”,且后者的分量一天比一天重,直到完全取代前者。与对爱情和亲情的强烈渴望相比,“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怎样提升自己”“我要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这类关乎独立成长的念头要微弱得多。不能说她完全没有提升自我的意愿,但主观上拆心更重要,客观上能力也不够,在情感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前(还不是完全满足),她的自我实现需求即使能够冒头也无法占据主导地位。她也不是事事以道义为先的。花无缺非要喜欢一个心有所属的人不是她的错,但他一战路仲远之前脱衣相赠、二战之前明知不敌却还要为她拼命,更别提花林之前还救了她那么多次,她却两次都没有留到最后去确认他是否已完全脱险,在道义上对他是有所亏欠的。决战前夜她也是先告白,优先满足了感情需求。本来花很早就不想杀鱼了,龟山时期甚至一度想过代鱼去死,但她真情流露后,他必须由消极对抗转为积极求生了——总不能刚滚了床单就让姑娘守寡吧?她这到底是帮鱼还是坑鱼啊?说好的侠义为先呢?好吧,她紧接着来了一出“请你为我去死”,这下鱼的生命安全是有保障了(这姑娘就认定了花不会拒绝她),但花的心情花的感受呢?哎,她只从自己的认知出发去制定所谓的先告白后祈求最后陪死的“情义两全”方案,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他的想法。倒是可怜的老花在心灵受到一万点伤害后,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超凡脱俗的圣人,达成了思想境界的极大提升。他才是真正伟大的人呀。
@chhu0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