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呀,正月十五发文,总算把这篇给憋出来了,大家元宵快乐啊
------------------------------------------------
十、遁走
三日后。
焚香,斋戒,沐浴,更衣。
两侧俊秀的童子替他系上花纹繁复的腰带,捋开他的散发。
诸葛孔明一转身,对上帐帘边银甲熠熠的人。
然后他没有停滞地路过他,连余光都没有瞥一下。
而两日前的早晨,自己还衣带正宽,倚在门栏边轻笑。
“看我做什么?”床榻上刚醒的人支起身子,丝质的亵衣顺着结实的腹肌滑开,长发披散,难得见他这副凌乱不定的样子,门边的人笑得更欢了。
“喂!”他恼得拍了下床,结果拍在了狐裘上没了声响,这怒气似乎就生生地闷在了胸腔里,无所发泄,便干脆下了床。
那时,是周瑜红着脸地直径走出门,擦身而过的时候诸葛孔明还媚眼如丝。然而现在,穿戴整齐的军师已走出数丈远,那身铠甲依然没有转身。
于是他不曾看见诸葛亮在那个沉默的间隙,垂下了眼。
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
三牲的献礼,九尺的摘星坛,一百二十军士执旗守坛。孔明缓步而上,焚香祈福,间或少歇,日上三次……
没有风。
军士更替吃饭,营帐里倒是隐隐骚动。
其实最初谁都没有太过相信这隆冬的时节里当真会刮起什么东南风,又或者是从军之人压根不信这些个巫蛊之术,否则还要练军做甚么,直接念咒岂不是更快……总之,在全军戒备状态下空等一天的各色将领已经开始问候某军师的祖宗十八代了。
是入夜,人困马乏,江河寂静。
“报——吴侯船只离寨八十五里,只等都督好音。”
军报已然上表,各方预备,整装待发,若这东南风不起......
周瑜稍有不安地望着帐外的旗幡。
将近三更时分,忽闻风声,旗幡猎猎,正向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
都督大喜,传唤诸将,令甘宁发乌林断曹粮,再令太史慈发黄州接应吴候......这时却有小厮来报——军师遁去!
大骇,急呼帐前护军校尉各领百人追之。
丁奉、徐盛奉命水旱两路追袭,见前船不远,徐盛高喊:“军师休去!都督有请!”
诸葛亮出了船舱,这时周瑜策马也赶了上来。
“诸葛亮!”
小舟还在慢慢行远,船头的人不作声。
“你当真要走?”愤恨地,有些话无需他问,他应该知晓。
所以为什么......我以为经历这样的转折,你应该留下,为什么......
诸葛亮终于对上他的眼:“都督可曾好生想过,有认真问过我的打算么?”
“好,那我再问一次,”他弯起弓,瞄准远去的书生,“你可愿留下来。”
书生脸上是哭一般的表情,站着船头,迎上他的箭,反问:“那你可愿随我同去?”
便无言,两相对,小舟还在随波逐远。
忽然地,一声箭响划过空中,幸得身侧的赵云拔剑一砍,箭头钉在了他的脚边,剪翎浮在了水面上。
诸葛亮这才看清,是周瑜放下弓,转身离开。
周瑜颓然地吩咐丁奉:“把他带回来,”眼眸一沉,“……即便是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