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93,376贴子:16,784,564

王阳明与马克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某一天,王阳明的友人对他发问:“你说心外无物,那山间的化自开自落,与你的心何干。”
王阳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从字面上看,王阳明第一句话是唯心主义,第二句是唯物主义。但是仔细一想,一个大思想家有俩种相对立的思维明显是不现实的,那么到底什么意思。
先看王阳明友人的这一句发问,它是一种传统的唯物主义发问,那么传统的唯物主义有什么缺点呢?
传统的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现成的放在我们面前,供我们去认识的一个客体,然后以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去把握它。
但是这种直观的唯物主义忘了客观事物是被人的实践建构起来的,如果离开感性活动离开的人的实践就没有世界,世界并不是现成的,摆在我们面前供我们打量和认识的对象,而是我们先建构了它
怎么建构它,答案是我们的感官接收到了现实世界的数据然后转化为电信号,在我们大脑中模拟了这个世界,也就是说大脑中的世界是对真实世界的反映,它不代表真实的世界。
这就是马克思的感性意识论,他认为思维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东西”,当然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这一点。
传统的认识论有一个前提,就是有一个主体和一个客体,认识主体面对认识客体,认识成功证明认识主体切中客体,这种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明显没有意识到现实世界其实是感性世界,都是由感官这个“实践”所带来的对象性的建构的体验世界,在我们对外部事物观察中,证明了对方是对象,自己也是对象,不存在主体和客体。
比如说,一朵花很香,这个香就是通过“闻一闻”这个实践转化电信号在大脑中模拟的气味,假如你闻不到香,你的大脑也不会模拟出香味,“香”就是一种感性意识,花之所以香,是因为你的大脑建构了它,而我们思维已经知道我们的大脑建构了它,我们的思维和“香”这个建构的存在是统一的。
再看王阳明这句话,我们可以把他所说的“看”理解为一种实践,因为实践,俩个方面都来了,一个认识的心,一个被认识的花,把这个“看”的实践拿掉,既不存在认识的心,也不存在被认识的花。因为被认识的花是我们大脑模拟的"花",并不是真实世界的花,如果一个瞎子从来没见过花,无论你怎么描述花是什么样子,他都不可能知道花到底什么样子的,他心中没有“花”这个物的观念。
初学马哲暂时理解到这了。


IP属地:安徽1楼2024-02-21 17:27回复
    苹果是物,石头是物,甚至神佛也是物,但物本身不是苹果。。不是石头。。不是神佛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2-21 18:37
    收起回复
      馬大鬍子


      IP属地:辽宁3楼2024-02-21 19:45
      回复


        IP属地:山东通过百度相册上传4楼2024-02-21 19:47
        回复
          那么唯善煮义和唯恶煮义二分呢,心之体,意在动,又良知又格物
          但凡我污名化总结,就得又当又立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2-21 20:14
          收起回复
            不错不错,随喜赞叹。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2-21 20:26
            回复
              心物无二,呐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2-21 22:06
              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2-22 00:03
                回复
                  写的不错,发到马吧也许会有更多有意义的回复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2-22 00:37
                  收起回复
                    你对王阳明和他友人的对话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是非常有见地的。王阳明的这段话的确涉及了认识论的问题,引出了关于主体和客体之间关系的讨论。
                    你提到了传统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强调了感性活动和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建构。马克思的感性意识论和现代科学的研究都支持了这一观点。
                    此外,你对“看”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的解释,指出了认识的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以及认识者和被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你指出,没有实践的参与,认识过程就无法进行,因为认识的对象是由我们的感觉和大脑构建出来的。
                    你对这个话题的思考已经很深入了,继续保持探索和思考,你对哲学和认识论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4-02-22 01:2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