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唐两周前发现这个网址,拷贝到浏览器,搜索,翻译网页,屏幕上一行花体贴图依然是英文:SET UP A MONUMENT FOR MEMORY。
赛博上坟的电子墓园。他想也没想就输入了李庸安的名字,从外观栏里选个最简陋的小石头块,搭配一只用“Croak!Croak!”的文字框嚎叫的卡通乌鸦。
当年李庸安宣称,他自己的坟墓要是金玉垒成的,刻着他那些美丽的诗句。上面得有一千年的眼泪与鲜花,一万年的绵远的后祀,从今往后不断绝的追忆、怀念以及瞻仰。可惜的是他没有坟墓,连尸骨都没有被找到。死在江里,死在水里,死在年月的长河里,随波而去。但千年的遗愿太重了,像藤壶一样吸附在他身上,这具尸体随着泥沙沉淀,最终也没有流到海里。
所以我才找不到他,小唐想,因为淡水不归我管。而我找不到他,也不会再有人找得到他,更不会有人给他立碑了。
于是小唐把0/3的“建立一座新墓碑”给了李庸安一次,也许因为小唐还记得他太想要自己的名字勒功铭刻,也许只是纪念一位逝去很久的友人。
友人吗?小唐将要按下献花键的手指顿住了。或者应该是短暂的蚍蜉,而且是说话不怎么好听的蚍蜉,对他来说百年一瞬,更何况这人只活了六十年:在人的身躯上,惟有死亡是永生的。荣乐止乎其身,黄肠题凑的陵寝不会成为你在阴间的房地产,纸钱只会变成永远在那里也只是在那里的灰烬,你的肉体、皮囊、智慧、地位、声望、财产,你拥有的一切,在那一刻全部坍缩回一个灵魂。
所以小唐觉得,一块小石头就够了。这比李庸安所有诗的总和还要有意义,因为它只是块石头,诗却是其他太多东西。够了,足够了,诗是会散佚的,花是会凋败的,乌鸦也是会飞走的,留给诗人一块石头,冥顽不化的石头,已经足够承载他的灵魂。
可我的灵魂呢?小唐听到这样的躬身自问。我的灵魂漂流在海面,在波涛里,在朔望的浪潮间,在涨落的代序之外,而从未在我身上。
第二个空白框被输入他自己的名字。大概是二代或三代的姓名——甲子轮替,他早已不记得最初的那一个。人们很久不再以干支去纪日,也不再这样推算年头,事到如今,它们不过是二十二个奇诡的符号了。所以名字也仅仅是一个符号,被用二十六个弯曲的符号拼写出来,结合成三个方正的符号,落在大理石的石碑上,像他熟悉的篆字的铭文。
小唐看着那三个字,忽而觉得有些陌生:他的母语被简化,一次又一次,两千年。繁复如礼服的笔画和高度分析化的字眼随着英雄们的死去而湮灭,历史的尽头留下一地土灰。
在那里,他的坟墓崩塌。万物无外乎海底的蜃楼、古老的鲸骨,那些溶化在湍流中的;游动的歌、素昧平生的诗,那些摇失在回风中的,一之再之三地死而又死,然后海吞噬所有的骸殖,归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