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亮 三玦汉 鞠躬尽瘁
观星
准备阶段,你可以推演四张牌(角色数小于4时改为三张);结束阶段,你可以推演X张牌。(X为你准备阶段置于牌堆顶的牌数)
空城
当你成为【杀】或【决斗】的目标时,你可以令此牌对你改为【出其不意】。
筹谋
出牌阶段每项限一次,你可以亮出并使用牌堆顶或牌堆底的一张牌。
==
推演:同卜算,区别是推演后面可以声明区域,部分推演技能可以将特定角色的牌丢进牌堆。
诸葛亮是书设牌堆的第一梯队,也是开始diy的原初动力,改到如今已经是第十一版。
对于观星的改动曾是整个设计的核心,一生谨慎的丞相最大收益竟然是将全部手牌置底,让自己的回合内完全不可控,不管是强度还是契合都说不过去。遂改成控顶越多结束阶段控下家越强。由于多数时候有必要控底保证筹谋的收益,准备阶段观四控底结束阶段观三正好凑了个七(而且是不重复的七张),小巧思你就看吧。——但从观五削为观四最大的理由依旧是观九乃至观十比观七强大太多,实在过于超模。
空城同样是花费时间很久的小巧思,灵感来源是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取反”设计:找一些其他模式的牌,从字面意思的反向延展开来,打到一种似是而非的变式。敌人的进攻看似变化成了很强大的出其不意,这样的局面虽不是最优解(最优解当然是没人进攻自己),但一切仍在掌握,越濒临绝境(手牌空虚),这种临危应变越显得强大,手牌数为1时可以规避特定颜色的进攻(所以说多留梅花牌),手牌打空时,则彻底回复空城的老本行,让对方的进攻直接无效——然而这一切终究是权宜之计,被明置的牌效果为其他熟知,便逐渐失去了解决难题的机会,直到彻底山穷水尽。
筹谋则是强度的主要来源。书设的一大爱好,就是把实际效果隐藏在描述之后,诸如不提受伤的卖血技,不提摸牌的摸牌技,不提多指的多指......表面上诸葛亮没有一点摸牌方向的收益,但观星和筹谋提供的牌差相当惊人,如果玩家愿意,诸葛亮可以视作每回合摸八弃四的超级摸弃,回合内能动性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