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嘛,”另一人摇扇笑道,“前些日子我家那位还说,连表演艺伎三味线的地方都要登记出入名册,据说是为了防什么‘乱党的联络’。还有什么……迷子组?”
“啊,听过听过,”一位年轻夫人眼中闪着好奇,“我倒觉得她们有点浪漫,像话本里的女义贼。”
众人都笑了,话题一如往常般轻巧跳跃,像掠过水面的春燕,落不下沉重的涟漪。
祥子端起茶盏,神情如常,唯有指尖略略收紧。
“京都风声复杂,诸位太太莫要轻信坊间传言。迷子组的事,我也只是偶有耳闻,听说多是捕风捉影。”
她的声音清润,几人一愣,便笑着应和,不再多言。
日头西斜,茶香散淡,蝴蝶掠过庭中梅影。祥子忽然觉得有些疲惫。
她们说的“迷子组”,她当然认识。那不是传言中的浪漫义贼,而是一群曾与她共誓生死的少女。
她们不懂。
不懂那些在梅雨夜里、为拯救一人而背水一战的片段。
不懂她如何在阴影尚未显现之时,亲手遣散那群仍愿追随她的同伴,只为在风暴来临前,用自己一人去背负最肮脏的交易。
那是1860年,距池田屋之变还有四年。她解散了鸣鸟组。
“……若是睦在,她一眼就会识破我今日神色不安吧。”
她忽地低声呢喃。
睦,这个名字在心头划过,如旧时的清风拂纸灯。
她抬眼望向庭中,那株梅树竟与当年鸣鸟组聚首的庭院相似,一样的清冷、一样的易碎。她一瞬间几乎以为会从树后走出那个身影,带着未褪去的江户口音,问她:“祥,等等去演练吧?”
可那只是幻觉。
她依旧坐在众贵族之中,笑意盈盈,背脊挺直,像一只优雅的笼中蝶,表演她完美无瑕的“昼之人格”。
茶会散去时,天光微斜。
侍女替她披上外套时,她轻声说了句:“不必备轿,我想步行。”
那侍女一惊,但不敢多问。
祥子独自踏出别邸,脚步缓慢,却像是从一场长达数年的剧中抽身。风轻拂而来,她忽地停下脚步,看着那条熟悉又冰冷的街巷。
“睦,你现在还好吗。”
她在心中念了一遍,然后转身,朝丰川家宅方向走去。
她不知道,那场压抑的白昼伪装即将迎来一把火。
那把火,名为若叶睦。
祥子看到了自家门外,有一道熟悉却遥远的背影立在门廊边。
睦站在门前,一如多年未曾动摇的雕像。夜风掠过庭前的灯火,吹得纸灯轻颤、花枝低垂,却吹不散她心头骤然升腾的震动。
门廊边,那熟悉的背影静静伫立,黑色羽织在风中微微浮动,仿佛早已在此地等待了许久。帽檐低垂,遮住了大半面容,却更使那轮廓在月光中愈发显得遥远而熟悉。
祥子怔住了,眸光倏地一颤,连脚步都在木板上顿了几寸。
那背影,比任何语言都更锋利地划破了她早已封印的心湖。
“睦……是你吗?”
那声音极轻,几不可闻,像是她从未真正说出口的梦呓,那个名字,她在夜深人静时唇齿翻覆千遍,却从未敢真正念出。那是她无法触碰的禁忌,是她背负罪孽后的软弱,是她在成为“黑蝶”之后,早已放弃呼唤的希望。
可此刻,那名字还是从她口中流淌而出,像滴血的利刃,将心头那层伪装撕裂出一道缝隙。
仿佛听见了她的召唤,那人终于转身。
一缕夜风拂过,吹起她的长发,也揭开了那压在记忆深处许久的容颜。
她依然如昔,却不再是昔日那个身影随你而动、任你信赖的小女孩。月光照在她眉眼之间,那双眼静静望着祥子,冷静而坚定,像千锤百炼后的刀锋;可在那锋芒之下,却藏着从未有过的温柔与深情——那种早已将伤痕压入骨血、却仍执意守护的情感。
“祥。”若叶睦轻声开口,声音像夜色中最温柔的雨,“我回来了。”
她的语气太轻了,像是怕惊扰,又像是在押上一场无法回头的赌注。
可祥子并不知道。
她不知道,睦是如何一个人走进幕府密室,低头请命,只求换她一人平安;
更不知道,这个站在门前轻声说“我回来了”的人,是如何在阴影中踽踽独行,在刀与谎言之间捧出一颗未变的心。
祥子只知,她眼前站着的,是那个她用尽全部冷酷、全部绝情试图远离的人。
她喉咙哽住了,心跳仿佛一瞬间失去了节奏。
她以为自己早已封印了情感,以为早已学会如何不再动摇,可仅仅是一个回眸,一个唤名,她的世界就再次坍塌。
“……为什么要回来。”
她声音发涩,语气几近责难,却连自己都听得出那里面的颤抖与软弱。
睦没有回答,只是朝她走近一步。
那一步,踏过了回忆,踏碎了距离,也踏穿了祥子故作镇定的防线。
风起,门扉轻响,月光如水倾泻而下,将她们的影子拉长,交叠。
“我回来了。”睦重复了一遍,“因为你还在这里。”
祥子张了张口,却一个字也说不出口。
她不知睦为她承受了什么,更无法想象,那句“我回来了”的背后,是怎样的背叛、苦难与失语。
可她知道——这一刻,她的世界,又一次,被她唤醒。
而下一刻,哪怕鲜血与黑蝶再次在京都夜色中绽放,她再也不能假装无动于衷。
她的手指微微颤抖,却悄然握紧了袖口。
她说不出“欢迎回来”四个字,只能低声呢喃:
“……别走了。”
“啊,听过听过,”一位年轻夫人眼中闪着好奇,“我倒觉得她们有点浪漫,像话本里的女义贼。”
众人都笑了,话题一如往常般轻巧跳跃,像掠过水面的春燕,落不下沉重的涟漪。
祥子端起茶盏,神情如常,唯有指尖略略收紧。
“京都风声复杂,诸位太太莫要轻信坊间传言。迷子组的事,我也只是偶有耳闻,听说多是捕风捉影。”
她的声音清润,几人一愣,便笑着应和,不再多言。
日头西斜,茶香散淡,蝴蝶掠过庭中梅影。祥子忽然觉得有些疲惫。
她们说的“迷子组”,她当然认识。那不是传言中的浪漫义贼,而是一群曾与她共誓生死的少女。
她们不懂。
不懂那些在梅雨夜里、为拯救一人而背水一战的片段。
不懂她如何在阴影尚未显现之时,亲手遣散那群仍愿追随她的同伴,只为在风暴来临前,用自己一人去背负最肮脏的交易。
那是1860年,距池田屋之变还有四年。她解散了鸣鸟组。
“……若是睦在,她一眼就会识破我今日神色不安吧。”
她忽地低声呢喃。
睦,这个名字在心头划过,如旧时的清风拂纸灯。
她抬眼望向庭中,那株梅树竟与当年鸣鸟组聚首的庭院相似,一样的清冷、一样的易碎。她一瞬间几乎以为会从树后走出那个身影,带着未褪去的江户口音,问她:“祥,等等去演练吧?”
可那只是幻觉。
她依旧坐在众贵族之中,笑意盈盈,背脊挺直,像一只优雅的笼中蝶,表演她完美无瑕的“昼之人格”。
茶会散去时,天光微斜。
侍女替她披上外套时,她轻声说了句:“不必备轿,我想步行。”
那侍女一惊,但不敢多问。
祥子独自踏出别邸,脚步缓慢,却像是从一场长达数年的剧中抽身。风轻拂而来,她忽地停下脚步,看着那条熟悉又冰冷的街巷。
“睦,你现在还好吗。”
她在心中念了一遍,然后转身,朝丰川家宅方向走去。
她不知道,那场压抑的白昼伪装即将迎来一把火。
那把火,名为若叶睦。
祥子看到了自家门外,有一道熟悉却遥远的背影立在门廊边。
睦站在门前,一如多年未曾动摇的雕像。夜风掠过庭前的灯火,吹得纸灯轻颤、花枝低垂,却吹不散她心头骤然升腾的震动。
门廊边,那熟悉的背影静静伫立,黑色羽织在风中微微浮动,仿佛早已在此地等待了许久。帽檐低垂,遮住了大半面容,却更使那轮廓在月光中愈发显得遥远而熟悉。
祥子怔住了,眸光倏地一颤,连脚步都在木板上顿了几寸。
那背影,比任何语言都更锋利地划破了她早已封印的心湖。
“睦……是你吗?”
那声音极轻,几不可闻,像是她从未真正说出口的梦呓,那个名字,她在夜深人静时唇齿翻覆千遍,却从未敢真正念出。那是她无法触碰的禁忌,是她背负罪孽后的软弱,是她在成为“黑蝶”之后,早已放弃呼唤的希望。
可此刻,那名字还是从她口中流淌而出,像滴血的利刃,将心头那层伪装撕裂出一道缝隙。
仿佛听见了她的召唤,那人终于转身。
一缕夜风拂过,吹起她的长发,也揭开了那压在记忆深处许久的容颜。
她依然如昔,却不再是昔日那个身影随你而动、任你信赖的小女孩。月光照在她眉眼之间,那双眼静静望着祥子,冷静而坚定,像千锤百炼后的刀锋;可在那锋芒之下,却藏着从未有过的温柔与深情——那种早已将伤痕压入骨血、却仍执意守护的情感。
“祥。”若叶睦轻声开口,声音像夜色中最温柔的雨,“我回来了。”
她的语气太轻了,像是怕惊扰,又像是在押上一场无法回头的赌注。
可祥子并不知道。
她不知道,睦是如何一个人走进幕府密室,低头请命,只求换她一人平安;
更不知道,这个站在门前轻声说“我回来了”的人,是如何在阴影中踽踽独行,在刀与谎言之间捧出一颗未变的心。
祥子只知,她眼前站着的,是那个她用尽全部冷酷、全部绝情试图远离的人。
她喉咙哽住了,心跳仿佛一瞬间失去了节奏。
她以为自己早已封印了情感,以为早已学会如何不再动摇,可仅仅是一个回眸,一个唤名,她的世界就再次坍塌。
“……为什么要回来。”
她声音发涩,语气几近责难,却连自己都听得出那里面的颤抖与软弱。
睦没有回答,只是朝她走近一步。
那一步,踏过了回忆,踏碎了距离,也踏穿了祥子故作镇定的防线。
风起,门扉轻响,月光如水倾泻而下,将她们的影子拉长,交叠。
“我回来了。”睦重复了一遍,“因为你还在这里。”
祥子张了张口,却一个字也说不出口。
她不知睦为她承受了什么,更无法想象,那句“我回来了”的背后,是怎样的背叛、苦难与失语。
可她知道——这一刻,她的世界,又一次,被她唤醒。
而下一刻,哪怕鲜血与黑蝶再次在京都夜色中绽放,她再也不能假装无动于衷。
她的手指微微颤抖,却悄然握紧了袖口。
她说不出“欢迎回来”四个字,只能低声呢喃:
“……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