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往日时光
“对嘛对嘛!”“对的,就是他,我们在那边儿见过他嘛。对的。”老郑办公室,两地的办案人员正紧张地辨认一个人。
老郑把监视器录像带往前倒了倒,又放了一遍。镜头上的人正在抽一根只有拇指长的烟,腋下夹着个棕色手包,左顾右盼地走出门。
“你们肯定就是他吧?”老郑把图像定格在一个可以清晰看到画面中人的位置。
“是他。当时我们抓捕的时候,就让这个家伙跑了,没想到他还有这个胆子,敢到首都来胡闹。”
老郑和同在场的丁箭、宝乐都笑了。“好了,你们二位今天赶了那么远的路,都累了。先回吧,明儿还得忙一天呢。”老郑站起来和二人握手。正巧进来的季洁和河南的同志打了个照面,错身也进了办公室。
“怎么样?是么?”她反手关上门,却看见三个男的都笑得满面春光。“我说——嘿,你们听我说话没有?笑什么啊?”
“季洁,我算明白什么叫‘淳朴的人民最可爱’了!”丁箭说。
“说正事儿。下一步你们打算怎么办?”老郑把茶壶放下,说。
“我们问过接待员了,”丁箭也找了把椅子坐下,“她说她不记得这仨人拿过什么大包。”
“这就怪了,那包呢?”宝乐绕到丁箭身后。
“我觉得,咱们可以放个人在那旅馆里,掌握他们第一手的活动情况。”季洁出主意。
“好。还有个问题,那画呢?现在看来那画应该已经被买走了。”老郑刚发现壶里已经没水了。
“应该还没有。”季洁摇摇头,若有所思,“如果交易已经完了,他们也该走了啊?”
“我同意季洁的,画应该在他们身上,但是可能已经给分了。”丁箭看看老郑,说。
“没错。我有个想法,咱们可以把人撒出去,分道各个古玩市场,放出风,就说咱们有意要买汉朝的东西,引那小子出来。”
“主意是不错,不过北京这么多市场,咱们组没多少人啊?”宝乐问。
“别忘了,他们眼皮底下,可有咱们的人。”听到季洁这话,三双眼睛都亮起来。
邻居家。“您平时和对面那家来往多吗?”小童拿个本子,问着。
“还可以吧。”回答的是位大姐,“他们家小玲可惨了,小小的年纪,爸就没了,一直跟着外公和妈过。那孩子可聪明,听说家里的账都是她帮妈妈管。”
“昨天早上你们见过面么?”
“昨儿早上……没有。昨儿是星期三吧?就是,肯定没见过。”
“这跟星期几有什么关系?”
“她妈妈星期二上夜班,大家处久了,都知道,像昨儿个吧,她妈妈本来该十点到家的,结果你瞧,这直接去医院探病了。唉……”大姐苦叹着。
“他们家跟楼里人关系怎么样?”大曾问。那位大姐可能是觉得大曾像领导,所以她回答之前,都要好生思量一番。
“挺好的,他们人也和气,脾气也好,不招灾不惹祸的……要不说好人命短呢。”
“是吗?”大曾礼节性地陪着笑笑,“那你昨天看见什么人没有?”
“人?”大姐仔细回想,“人没见着,不过案子是我帮小玲报的。”
“具体说说。”
“我刚从楼道进来,就听见楼上有人哭。后来我看见玲儿家门开着,玲儿在里边儿哭。那会儿她爷爷已经快不行了。小玲说要报案,我就带她到我家打的电话。”
“她说没说具体怎么回事儿?”
“那还说得了?孩子都吓成那样了。一个十岁孩子能想起来报案就不容易。”
“你没看见有其他人进去?”大曾走到门前,从猫眼往外瞧。
“嗯……没有吧?我是一路从楼下上来的,半个人影都没见。”
“他们家孩子有家门钥匙吧?”小童突然想起个问题。大曾对这句问话很感兴趣,特意转过身听。
“有,就挂脖子上。你们不是怀疑……”
大曾拍拍小童肩膀,二人再没说什么,只是礼貌地告辞后就匆忙离开了。
第二天。六组办公室。“好,那就这样。行动吧。”“是!”一阵风火,办公室里只剩下可怜几个人——老郑就是其一。刚刚,被安排进旅店站前台的丁箭打回电话,说看到了一行形迹可疑的人外出,但仍有一人留守。老郑和季洁商量,准备趁这个机会把那“挑单儿”的人先抓回来。
老郑就这么孤单地等着,大曾和小童又去调查了,到下午也没回来,连电话都没打过。不过也不是一个电话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