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祖见机,迁居徐州府砀山县大刘家村。红巾乱起,我祖逃居东海当芦村。至熙朝洪武三年,下旨迁民,我祖复由东海迁居日照喜鹊窝。”——“至熙朝洪武三年,下旨迁民,我祖复由东海迁居日照喜鹊窝。” (二)洪武二年(1369)下诏:“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人户,许以原报抄籍为定,不得妄行变乱。违者治罪。”(《明史·食货一·户口》
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月,朱元璋在命大将军徐达挥师北伐中原的同时,下令迁徙苏州府富民充实濠州(今安徽凤阳)。此为明初移民之始;
洪武三年(1370)五月,在河南设立司农司,议计民授田,负责移民垦荒事宜。六月,以苏、松、嘉、湖、杭五府地狭民稠,而皇明发祥地临濠地多闲弃,迁五府无田贫民四千余户往耕。(《明太祖实录》卷五五)
洪武四年(1371)三月,移山后之民一万七千户到北平耕种。六月,复徙山后民三万五千八百户、十九万七千二百人入籍北平各处卫所和州县。不久,移徙沙漠故元遗民三万二千八百六十户到北平开荒种田,分别落户于大兴、宛平、良乡、固安、通州、三河、武清、蓟州、昌平、顺义等地。(《明太祖实录》卷三七)
洪武九年(1376)十一月,移山西及北直隶真定等处民无产业者,往凤阳垦田。
洪武十五年(1382)九月,迁广东番禺、东莞、增城诸县元将何真所部降民二万四千四百余人到泗州屯垦。
洪武二十年(1387)十月,命湖广常德、辰州民有三丁以上者,出一丁往耕云南。
洪武二十一年(1388)八月,移山西泽、潞二州贫民往河南就耕。
洪武二十二年(1389)四月,迁苏、松、杭、嘉、湖、温、台诸府民无田者,到滁、和二州等地开荒。九月,召募山西地狭民稠府州县之民,赴北平、山东、河南土旷人稀之地耕作。
洪武二十四年(1391)七月,命户部籍浙江等省、应天诸府富民一万四千三百余户,悉徙其家,以实京师(南京)。
洪武二十五年(1392 年)二月,移山东登、莱诸府民贫无产者五千六百三十五户,赴本省东昌等处编籍耕种。
洪武时移民的路线:
前期:主要是由塞北→华北;江南→临濠。
中期:广东→淮南;全国各地→南京。
后期:山西南部→山东南部;河北北部、北京南部、山东东部→山东西部。
(三)请问洪武三年海州这边移的是什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