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吧 关注:26,664贴子:204,177

回复:关于山东胶南龙古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回复 阳壮4 :您说得对,是我村的族谱抄错了,应该是“洪武二年福禄钦铭由黄山馆西迁胶州、诸城。” 那么,也就是说1369年福禄钦铭四兄弟至少能独立生存,年龄约30-40岁以上。即;约1330年出生。与270楼第四条回复出入不小。


IP属地:山东285楼2014-09-14 22:32
收起回复
    试图把家谱照片发出来,但总是“您输入的内容不合法,请修改后重新提交。”以后再发吧
    是“洪武二年福禄钦铭西迁胶州、诸城的”先请阳壮4根据这个时间推算一下,我认为这是有文字可考的证据。即;1369年福禄钦铭西迁。可推断其出生时间约1330年。不可能是: 刘福(1455)相差太多了。


    IP属地:山东286楼2014-09-14 23:13
    收起回复
      2025-07-19 01:46:33
      广告


      IP属地:山东287楼2014-09-15 09:20
      收起回复
        1、看了好多刘福一支的资料,一般说法:由砀山——当路村——喜鹊窝——草涧——刘家沟。没有看到龙古山家谱记载的经过黄山馆的文字,更没有牟平、客岭的记载。
        2、从福禄出生大体时间看,诸城与龙骨山家谱记载相差不少。
        3、龙古山福禄四兄弟、诸城福禄八兄弟
        4、龙古山禄祖之父——景其;诸城福祖之父——刘思源
        综合看来,这两处的福禄好像不是同一所指。即:诸城福祖与胶南禄祖是亲兄弟之说仍然值得质疑。


        IP属地:山东288楼2014-09-17 16:09
        收起回复
          我认为,关于福祖“禄祖”究竟是“四兄弟”还是“八兄弟”的说法尚需要进一步考证,究竟是”四兄弟“中的福祖迁逄戈庄还是”八兄弟“中福祖迁逄戈庄,也需要进一步的考证!还望各位宗亲多多提供实证。
          同时,再次恳请各位宗亲多多考证西北龙古刘迁祖的来历传承。多谢各位!


          291楼2014-09-19 13:40
          回复
            草涧刘氏溯源
            莒县县委退休老干部刘树芬等人,对草涧刘氏的源流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取证。现已初步查明草涧刘氏追溯到汉代,发球汉高祖刘帮的后裔;追溯到远古,属尧帝的后裔。
            一、小沂水是草涧刘氏元代祖居地
            刘存仁(字子孝,岁贡、候选教谕)在明朝万历四十八年九月九日撰写的草涧刘氏族谱的序中称:“礼云,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即当记忆而不忘。我刘氏自汉隶籍于莒,由来久矣。梁之舍人彦和公“文心”注明东莞。元之太守乾文公,故里碑记侍养。使自县尉海宗公,钦差千户公子嗣。常遇治世,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有谱,安有断而不续之憾哉?委因元社将屋,我祖见机,迁居徐州府砀山县大刘家村,红巾乱起,我祖逃居东海当芦村。至熙朝洪武三年,下旨迁民,我祖复由东海迁居日照喜雀窝。天顺年间,该村被火,谱牒亦烬。大侍养虽有元碑,小沂水亦有元碑。东旺庄犹有明碑。而字迹模糊,名讳莫详。虽欲追序,末由也已。惟记成化年间,叔高祖承源迁居安邱,接源迁居邱前。续源、要挟源迁莒待考。我高祖移居划涧庄,生祖、禄、寿、喜、诗、书、忠、厚兄弟八人。
            余与北质君修谱,断以思源为始祖,以福、禄诸祖为三世焉。虽然,惟喜祖仍住故里,如福、禄二祖,同迁大刘家沟。祖福又避匪,率三子恒公迁居诸诚逄哥庄。寿祖分居刘家庄子。诗祖分居洙洲庄,书祖分居西刘家沟,忠祖迁居兰山全刘计,厚祖迁居沂水刘家店,分支卜前庄……”。
            此谱序可证实二点:一是草涧刘氏汉代祖籍在莒县。二是小沂水是草涧刘氏元代祖居地。另外说明的一点,黄墩镇东量庄石碑是刘思源父亲的石碑。
            二、草涧刘氏——汉室苗裔
            清乾隆五十三年士宽、复周立在小沂水祖茔中的石碑记载:碑额“汉室苗裔”,正文“水有源也,源远者流长;木有本也,根深者叶茂。吾族隶莒 ,始于朱虚侯之封,固汉室之支派也。第以物换星移,阅数朝兴衰升隆,泽既斩而世乎,已莫可考焉。至元时居小沂水村,有先祖讳进者子,类皆有德行可称,爵位可述,后子孙勒之石者共三十二人。有龙头碑文可据,嗣子是子,凡有徙居上庄者,有徙居小河者,有徙居菜园者,且自菜园有徙居车疃,总以小沂水为祖居也。每逢正月人情祭扫老茔,族中人至小沂水一聚焉……”。
            道光二年刘撰在菜园(小沂水刘氏的一个分支)刘氏家谱序中写到:吾家入籍城阳,由来旧矣。自汉迄今千有余年。其间,支分派衍不可忆记……
            江苏省丰县刘帮故里,金刘寨《刘氏大成谱》记载:
            东莞刘:东汉建郡,今山东沂水一带,辖八县。出自齐悼惠王刘肥(系刘帮之长子,偏妃所生)的后裔,刘穆之徙居京口,在南朝宋国,累官尚书仆射。史称“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无壅滞,甚为有名。其后裔为一大望族”。还有南朝梁国文学评论家刘勰,著有《文心雕龙》。
            琅琊刘:郡治在今山东胶南琅玡台西北,辖51县,东汉改为国,移治东武(诸城)和开阳(临沂)出自东汉光武帝之子刘京,封琅琊王,衍为望族。其后裔刘猛,官至宗正。晋有刘超,刘齐王刘肥的后裔,刘肥子刘章封城阳王,七世封临沂慈乡侯,子孙繁盛。刘超初任琅琊国记室掾,随晋光帝渡江,后封零陵伯,官至左卫将军,刘超的父亲刘和,为琅琊国上军将军,这一带刘氏皆汉皇后裔,大望族。
            《中华姓氏通史》中记载:城阳王的创建者刘章,是齐王刘肥的第二个儿子。
            刘章早年入卫京师长安,被吕太后封为朱虚侯。当年诛灭吕氏,复兴汉室,朱虚侯刘章首先亲斩丞相吕产立了大功,被汉文学加封2000户俸禄。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刘章又从朱虚晋封城阳王,创建城阳王国。
            首任城阳王刘章在位二年,于公元前177年去世,谥号:为城阳景王。刘章娶吕禄之女为妻,生子刘喜,刘章死后,由刘喜继位第二代城阳王,史称城阳共王,共王在位八年,于公元前170年被朝廷改封为淮南王,四年后又恢复为城阳王,前后共为王33年去世。此后刘喜传子成阳顷王刘延;刘延传子城阳敬王刘义;刘义传子城阳王刘武;刘武传子城阳荒王刘顺;刘顺传子城阳戴王刘恢;刘恢传子城阳孝王刘景;刘景传子城阳王刘云;刘云在位一年去世,死后由弟弟刘俚继位,刘俚在位二十五年,直至公元六年王莽篡位,废除城阳王国。城阳王国共历为九代十王一百八十三年。
            小沂水碑文和菜园刘氏家谱证实:元代小沂水刘氏是朱虚侯刘章(城阳王)后裔的一个支派。同时也是草涧刘氏的祖居地。
            《刘氏大成谱》和《中华姓氏通史》证实:
            一、城阳王的创建者刘章,是齐王刘肥的第二个儿子。刘肥是汉高祖刘帮的长子,偏妃所生。
            二、西汉王朝共210年(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汉文帝封刘章为城阳王。在现在莒县城建立城阳王国。截止公元六年王莽篡位,废除城阳王国。城阳王国共历为九代十王一百八十三年。
            三、东汉时期东莞建郡(今山东沂水一带)辖八县,东莞刘出自刘肥的后裔,南朝梁国文学评论家刘勰就是刘肥的
            摘自网上:http://tieba.baidu.com/p/578453573


            294楼2014-09-19 16:04
            回复
              阳壮宗亲,您的博客是叫”“秉贞的博客”吗?我看该博客的观点与您在这里的观点相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c85898e0101qvqk.html


              295楼2014-09-19 16:21
              回复

                270楼:回复4:“我认为:刘克举是店子村刘氏的始迁祖。文秀、文通是黄山馆西南村的始迁祖。”
                270楼:回复5:刘清(1285)——刘子云(1305)——刘克举(1330)——刘兴(1355)——刘文通(1380)——刘景萁(1405))——刘思源(1430)—— 刘福(1455)
                284楼编年:(8)(1355——1356)居诸城县。(9)(1356——1357)居山东省黄县西乡黄山馆西头阁外。
                以上三条说明了:1、刘子云携子(刘克举1330)生孙(刘兴1355)任诸城县令1年;2、这支刘氏在黄山馆1年;3、既然刘文通(1380)出生,(1356——1357)居山东省黄县西乡黄山馆西头阁外时,刘文通还没出生。哪来的“文秀、文通是黄山馆西南村的始迁祖。”之说?请阳壮4再斟酌。


                IP属地:山东296楼2014-09-19 20:17
                收起回复
                  2025-07-19 01:40:33
                  广告
                  广恩伯--刘才字子才,安徽[url]http://霍丘[/url]人。元末为元帅,明兴归附,历营州中护卫指挥佥事。燕师袭大宁,才降。从战有功,封广恩伯,禄九百石,世指挥同知。永乐八年,从北征,督右掖。失律议罪,既而宥之。二十一年偕隆平侯张信理永平、山海边务。明年复从北征,至怀来,以疾还。才悃愊无华,不为苟合,亦不轻訾毁人,甚为仁宗所重。宣德五年卒。注:九月甲申封,禄九百石,世指挥同知。宣德五年三月卒。赞曰:惠帝承太祖遗威余烈,国势初张,仁闻昭宣,众心悦附。成祖奋起方隅,冒不韪以争天下,未尝有万全之计也。乃道衍首赞密谋,发机决策。张玉、朱能之辈戮力行间,转战无前,陨身不顾。于是收劲旅,摧雄师,四年而成帝业。意者天之所兴,群策群力,应时并济。诸人之得为功臣首也,可不谓厚幸哉! 


                  301楼2014-09-21 07:02
                  收起回复
                    国庆将近,预祝各位宗亲节日快乐!


                    302楼2014-09-26 13:59
                    回复
                      “刘禄,字班爵,妻邱氏,生五子(三世)。其中,长子志才,字伯贤,妻邱氏,又生五子(四世)。其三子刘海,字习川,庠生,妻穆氏,生八子(五世),迁朱家庙(今属峤山镇),分上下天井,又分支岔头等庄。”——日照刘禄祖。看来家谱中“朱氏四辈”的记载未必和日照刘禄祖有关,——即与日照刘禄祖代养福祖的“志干志贞”和“朱氏四辈”未必相关。待考。


                      303楼2014-10-16 11:29
                      回复
                        有点进展了


                        305楼2014-10-16 12:20
                        收起回复
                          。。。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6楼2014-10-16 12:45
                          收起回复
                            签到,顶帖


                            308楼2014-10-17 09:29
                            收起回复
                              2025-07-19 01:34:33
                              广告
                              经查,上面的《刘墉五考》是张其凤教授所著。张教授是山东省高密市人。不仅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书法家,而且是刘墉研究的专家,曾出版《刘墉研究丛稿》(1996 天津人民出版社)、《中国书法全集·刘墉卷》(2001 荣宝斋出版社)、《刘墉家族与日照》(2013 山东人民出版社)、《清代诸城刘氏家族文化研究》(2013 中华书局)等多部刘墉研究著作。
                              ——见百度


                              309楼2014-10-17 09: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