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然后是大量使用的,恨不得是个武将就要拐一嘴的“支援”。

一般情况下,“一名角色支援一张牌”是指将其一张手牌置入被支援角色的场上:
1.你可以将其中任意张装备牌置入装备区,其余装备牌与非装备牌暗置于其延置区,称为“支援牌”;
2.当一名角色延置区里的牌数增加后,若牌数大于4,其弃置支援牌直到牌数为4;
3.一名角色摸牌阶段结束时,若其延置区有支援牌,其观看之并可以获得其中任意张牌。
延置区:作为判定区的代替;与判定区不同的是,此区域的牌数上限为4。
==
“置入”装备区时不能替换原装备;
你区域里的支援牌不属于你,因此不能将延置区里的支援牌数增加称为“获得支援牌”(后者专指将支援牌主动置入手牌的行为);
摸牌阶段结束时,若有多种效果可以发动,当前回合角色选择获得支援牌与其可以发动的其他效果的结算顺序,然后自其开始依次询问有可以发动结算的角色是否发动相应效果;
书设牌堆中包含四种延时锦囊牌(称为筹策牌),由于筹策牌可以强迫延置区饱和的角色弃置一张支援牌,其战略价值相应增加;
支援牌不会与转化的筹策牌(正面向上)冲突。
==
支援机制的灵感来自于氯师杀,不过在自设中的引用与之不同。由于书设面向身份模式而非人数较少的2v2,所以并未为普通武将专门设置可以支援少量牌的时点,以避免卡牌移动范围和频度过大。不过由于很多的武将均采用了相关机制,所以几乎每局游戏都可以凑出若干拥有支援机制的武将,不至于使机制旁落。也许将来会加装完全不能主动支援的拥有支援相关效果的角色也说不定。
支援机制的使用包括但不限于:
作为传递关键手牌的手段;
作为计数手段;
作为延时收益的手段;
作为发动其他效果的消耗;
作为破军攻鲨的手段;
腾出手牌空间,便于补牌效果发动;
作为安置陷阱牌的方式;
将暂时不应使用的关键牌低调隐藏;
作为部分移出游戏机制的平替;
满足部分情况下“不设置代价收益太大,设置弃牌代价收益又不够看”的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