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正讲吧 关注:12贴子:645

回复:周易正讲-系辞-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
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易曰:“屦(jù)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
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易曰:“何校灭耳,凶。”


48楼2016-10-11 12:45
回复
    孔子说:
    小人不以不仁为耻,
    不以不义为可怕,
    看不到利就不努力进取,
    不给以刑威惩戒就不知道改过,
    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只要给以小的惩罚即可让小人有所畏惧,
    不至于酿成大祸,
    这是小人的福气啊!
    《周易》第21卦噬嗑卦初九爻的《爻辞》说:
    带上脚镣,虽然脚趾都磨伤了,
    但没有咎害,就是这个道理。
    不累积善行,不足以成名;
    不累积罪恶,不足以使自身灭亡。
    小人认为小的善行不会有什么好处,就不去做,
    认为小的恶行没有什么伤害就不戒除,
    以致于恶行累积到不可掩饰的程度,
    罪大恶极而无可解救。
    《周易》中噬嗑卦上九爻的《爻辞》说:
    脖子套上了枷锁,磨伤了耳朵,是凶险的。


    49楼2016-10-11 12:48
    回复
      2025-07-09 17:20:16
      广告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50楼2016-10-11 12:49
      回复
        孔子说:
        危险往往在很安定的时候发生,
        灭亡往往是在以为会永保生存的时候发生,
        混乱往往会在治安良好的时候发生,
        所以说,
        君子应该居安而不忘危险,
        生存时不忘记灭亡,
        平安时不忘记混乱,
        这样自身才能安全,
        国家才能保存。
        《周易》第12卦否卦九五爻的《爻辞》说:“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苞桑”也叫苞萝、鸟萝,
        上边只有一根很细的藤吊着,
        风吹摇摆不定,
        随时可能掉下来。
        如果将马系在其下,
        是非常危险的。


        51楼2016-10-11 12:51
        回复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易曰:‘鼎折足,覆公餗(sù),其形渥(wò),凶。’
          言不胜其任也。”


          52楼2016-10-12 10:14
          回复
            孔子说:
            德行浅薄地位却尊贵,
            没有智慧却想图谋大事,
            没有什么力量却担负重任,
            这种情况很少能够成功,
            通常是不能胜任反而致凶。
            “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出自第50卦鼎卦九四爻的《爻辞》,
            表示不胜其任。
            意思就是鼎倒了,
            美食打翻一地很难看。


            53楼2016-10-12 10:16
            回复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
              这是讲小人得志,
              小人得大位肯定不好。
              “德薄而位尊”是说那个位置他镇不住,
              不能够坐稳这个位置,
              由此来警示,
              要居安思危。
              这段话是描述德与位的关系,
              《周易》为君子谋,
              善为君子谋,
              使有位的人有其德,
              有徳的人得其位,
              这才是核心。
              虽然我们有时也会看到一些无德的人得位,
              一些德薄的人却收获很多,
              恶人也未必得到了恶报,
              这些只是在规律中的一些反常现象,
              这也是自然现象,
              就如有时候春天里的倒春寒,
              但是主流不会改变,
              应该坚信“贞一”,
              坚信有德的人最终有好报,
              有德的人最终是有地位的,
              没有现实地位也有历史地位,
              想想看,
              孔子当时没什么地位,
              现在呢?
              他是万世师表!
              事情皆有变化,
              君子之道最终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鼎卦九四爻的《爻辞》就是说:
              才智不足以胜任。


              54楼2016-10-12 10:19
              回复
                子曰:“知几其神乎?
                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
                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君子见几而作,不俟(sì)终日。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
                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55楼2016-10-12 10:21
                回复
                  2025-07-09 17:14:16
                  广告
                  孔子说:
                  知道事物之几微变化之象的神妙吗?
                  君子对上不谄媚,
                  对下不轻侮,
                  坚持正义,
                  遵循事理,
                  就可以说君子是知道这些的。
                  “几”就是动机的微妙变化,
                  君子看破动机的神妙变化,
                  能预先判断吉凶的征兆,
                  就能够迅速根据变化采取行动,
                  不会整天迟钝等待了。
                  《周易》第16卦豫卦的六二爻的《爻辞》讲:
                  被石头阻挡,
                  就不必整天在那里等待,
                  应当坚定果断及时改变才会吉祥。
                  既然被巨石阻挡,
                  没必要继续等待,
                  状况已经非常清晰,
                  很容易判断吉凶了。
                  君子知道万物的微妙变化,
                  也知道显露的状况,
                  用柔用刚,
                  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成为众人景仰的人物。


                  56楼2016-10-12 10:24
                  回复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dài)庶(shù)几乎!
                    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
                    易曰:‘不远复,无祇(zhǐ)悔,元吉。’
                    天地絪(yīn)缊(yùn),万物化醇(chún);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言致一也。”


                    57楼2016-10-12 10:27
                    回复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危以动,则民不与也;
                      惧以语,则民不应也;
                      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
                      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59楼2016-10-12 10:32
                      回复
                        孔子说:
                        君子必须先将自己安定下来,然后才能行动;
                        必须先将自己的心平静下来,然后才能说话;
                        必须先建立感情,然后才能提要求。
                        君子有这三种修养,
                        待人做事才会完美而没有偏差。
                        身处危险而又行动,民众则不会跟从;
                        身处危惧而召唤,民众定不会响应;
                        没有交情就提出要求,民众就不会给与支持。
                        得不到支持,伤害你的人就会来到。
                        所以第42卦益卦上九爻的《爻辞》说:
                        得不到帮助,可能就会受到攻击,
                        以致于意志动摇,就有凶险了。


                        60楼2016-10-12 10:35
                        回复
                          这一大段,
                          大家数一数前面一共有多少个卦?
                          总共是十个卦,
                          这些卦在《系辞》里面再次被提及,
                          可见其重要性。
                          大家一定要加以重视,
                          因为其蕴含了东方哲学最高层次的道理。


                          61楼2016-10-12 10:37
                          回复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62楼2016-10-12 11:18
                            回复
                              2025-07-09 17:08:16
                              广告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孔子说:
                              乾坤两卦,
                              不就是进入《周易》的门户吗?
                              乾为阳性之物,坤指阴性之物,
                              阴阳相交,德性相合,
                              刚柔交错,形象有体,
                              以具体的形象来体现天地所创造的万物,
                              天地造化使万物各具天性。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万物各有其名,
                              虽然繁多杂乱,
                              却不超越天地刚柔变化的范围,极有规律,
                              查考卦《爻辞》的内容,具忧患意识,
                              也正是《周易》“危者使平,易者使倾”的核心思想的体现。
                              有的易学家把这个“杂”字解释为“匝”字,
                              认为规律就是反反复复永远不变的意思,
                              而不是杂乱的意思。
                              其实,“杂”在这里作杂乱无章更恰当。
                              “名”就是卦的名字,
                              看看《序卦》就知道是“杂越”,
                              表示具有很多次序的。
                              “于稽其类”,就是考察,
                              “类”就是象类,
                              64卦就是代表物类的考察。
                              “其衰世之意邪?”,
                              这句话是对世道兴衰变化交替的一种感叹!


                              63楼2016-10-12 11: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