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正讲吧 关注:12贴子:645

回复:周易正讲-系辞-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guǒ)。盖取诸大过。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qì),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33楼2016-10-11 10:47
回复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意思是:
    上古时代,人们居住在洞穴里,
    后来圣人教会人们建筑房屋来居住,
    上有栋梁,下有椽檐,以避风雨。
    这取法于大壮卦的卦象。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这段话的意思是:
    古时埋葬死人,只用木柴厚厚的覆盖,
    没有坟封盖,也不种树,
    服丧也没有规定的日期,
    后代的圣人教人们用双重的棺椁代替。
    这是取法于大过卦的卦象。
    棺,本义是棺木。
    椁,本义是棺材外套的大棺。
    《周易》中提到过“汤武革命”,
    打的口号是“吊民伐罪”,
    “吊”字的甲骨文这样写:,一个人背着一个弓箭。
    “吊”的本义是用绳索将人绞死,
    在这里引申为安抚之意。
    这个“吊”就包含了古代丧葬的形式,
    古代的丧葬方式是这样的:
    人死后,把尸体放在野外,
    然后用柴草盖起来,
    他的亲人担心野兽把尸体吃掉,
    就背个弓箭在旁边守护他,
    这种行为其实是为了安抚活着的死者的亲属。
    后来说的“吊孝”,
    其意义是在于对生者的安慰、安抚。
    所以“吊民”就是安抚人民。
    “吊民伐罪”,
    就是惩罚那些有罪的人从而安抚群众。


    34楼2016-10-11 10:50
    回复
      2025-07-08 21:34:54
      广告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就是用绳子做成结作为标记或符号来制定一些规矩,
      编一个结表示什么,
      编两个结又代表什么,
      不同的造型代表不同的意思。
      后来的圣人发明了文字,
      以文书契约来替代这些符号,
      官吏用来处理政务,
      人们也用来做观察、调查的依据,
      这是取法于夬卦的卦象。
      “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这与《系辞·上》里的“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异曲同工的。


      35楼2016-10-11 10:52
      回复
        这段话讲得非常清晰,
        用了离卦、益卦、噬嗑卦、乾卦、坤卦、涣卦、
        随卦、豫卦、小过卦、睽卦、大壮卦、大过卦、夬卦,
        这十三卦讲述了圣人的发明之取象依据。
        所以大家应该把这十三个卦的思想搞明白,
        这真正是由《周易》的核心取象得来的。
        除此之外,
        后面还有九个卦也非常有意思。
        前面这十三卦讲的《周易》象器的关联性,
        后面九卦是讲如何修为的。


        36楼2016-10-11 10:54
        回复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
          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
          阳卦奇,阴卦偶。
          其德行何也?
          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37楼2016-10-11 11:36
          回复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
            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意思是:
            由以上所述,
            可知《周易》的内容,
            在于象征,
            所谓象征,
            是指模拟宇宙万事万物的形象。
            《彖辞》是说成卦之材以统全卦的意义;
            《爻辞》是效法六爻的变化,
            也就是效法天下错综复杂的微妙变动。
            有变动就有得失,
            有得失就会产生吉凶悔吝。


            38楼2016-10-11 11:49
            回复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
              阳卦奇,阴卦偶。其德行何也?
              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
              八卦中的震(☳)、坎(☵)、艮(☶)是阳卦;
              巽(☴)、离(☲)、兑(☱)是阴卦。
              可以看出阳卦是一阳二阴,
              阴卦是一阴二阳,
              为什么这样呢?
              阳卦只有一个阳爻,此为主爻,
              阴卦也是同理,
              从乾坤两卦的六子女可以看出,
              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
              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
              由卦德来看,
              阳为君,阴为民,
              阳卦一阳二阴,象征一君二民,
              一君使万民归心,
              是有德的君子的表现。
              阴卦一阴二阳,象征一民二君,
              二君争民,相互争斗,陷于混乱,
              这是无德的小人的表现。


              39楼2016-10-11 11:52
              回复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尺蠖(huò)之屈,以求信也。
                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40楼2016-10-11 11:56
                回复
                  2025-07-08 21:28:54
                  广告
                  “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这是第31卦咸卦九四爻的《爻辞》。
                  憧憧的意思是:摇曳不定、心神不宁。
                  这句话的意思是:
                  如果一个人心神不宁,想法很多,犹豫不定,
                  那么只会有少数朋友顺从他的想法。
                  “咸”字的本义是杀人灭口,
                  后引申为皆、都、全部等意思。
                  “咸”是无心之感。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
                  孔子说:天下的人到底在思考什么?忧虑什么?
                  天下的人,最后都回归到同一个地方,
                  只是走的路不同,
                  天下的道理,本来是一致的,
                  但人们都有种种不同的考虑,
                  天下人还思考什么忧虑什么呢?
                  既然“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那么,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些小烦恼算什么呀!
                  日复一日,日月反复交替往来而带来了光明。
                  孔子的这些话说得真是气吞山河!
                  用很精辟的语言就把他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语言和思想就是大美!至美!
                  看到孔子的这些话,
                  也瞬间让人感觉到阳气十足,神清气爽!


                  41楼2016-10-11 12:03
                  回复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寒暑往来交替就形成了每年的春夏秋冬。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意思是说:
                    所谓往,不是一去不复返,
                    只是暂时的退缩,
                    收缩和伸展相互影响,
                    利益在收与放,上与下,涨与跌中产生。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意思是说:
                    尺蠖这种虫子弯曲自己的身子,
                    是为了伸展前行,
                    可以理解为屈身求信。
                    龙蛇在冬天蛰居冬眠,
                    是为了保全生命。
                    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只是我们每个人的表现方式不同。
                    最有名的是越王勾践,
                    能够卧薪尝胆屈身以求,
                    从而达到他的目的,
                    表现了天地间的一种生存智慧。
                    “尺蠖”如此,“龙蛇”亦如此,而况人乎?
                    高度概括了生存智慧,
                    只有明白这些天地自然之规律,
                    靠这种生存智慧,
                    你对现在和未来就没有任何忧思和焦虑,
                    你对过去非常满意,
                    对未来没有担忧!
                    孔子的这段话简直就是治疗抑郁症的良方!
                    真是精神之阳!


                    42楼2016-10-11 12:07
                    回复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意思是说:
                      你的精神、学问和行为都要精益求精,
                      把天下的义理融会贯通,
                      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问题,
                      更可以施展运用于人类社会。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懂得天地之道与做人之理,
                      并能按此道理去行事,
                      就能够适应穷富好坏,
                      安身立命,
                      这就是崇高的品德。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此”为现在;“往”为过去。
                      这句话与前面讲过的“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异曲同工,
                      与后面要讲的“彰往而察来”的意思也差不多,
                      还是借用佛家的话来理解:
                      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
                      欲知未来果,现在作者是。
                      “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只有盛德之人才能洞悉宇宙万物的无穷奥秘与变化法则,
                      做到出神入化,
                      因时化行。
                      也就是说,
                      只有具备最崇高的德才可以“穷神知化”。


                      43楼2016-10-11 12:36
                      回复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jí)藜(lí),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
                        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


                        44楼2016-10-11 12:37
                        回复
                          这是第47卦困卦的六三爻的《爻辞》,
                          意思是说:
                          大石头阻挡了前进的道路,
                          被困于满是蒺藜的地方;
                          回到家中,又看不到妻子,
                          这是凶险的迹象。
                          孔子解释说:
                          困在不该被困的地方,
                          其名誉必然受到了污辱;
                          据于不该据的地方,
                          一定会面临危险。
                          既遭到污辱,又有凶险,
                          死期很快临近,
                          又怎么可能见到妻子呢?


                          45楼2016-10-11 12:39
                          回复
                            易曰:“公用射隼(sǔn)于高墉(yōng)之上,获之无不利。”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46楼2016-10-11 12:41
                            回复
                              2025-07-08 21:22:54
                              广告
                              这是第40卦解卦上六爻的《爻辞》,
                              意思是:
                              王公在高墙上射鹰,
                              必然能够猎取,
                              这没有什么不利的。
                              孔子解释说:
                              鹰是飞禽,弓箭是利器,射猎的是人。
                              君子将利器藏在身,
                              等待时机行动,
                              怎么会有不利呢?
                              抓住机会毫不迟疑地行动,
                              一旦出手就必有收获,
                              也就是说,
                              行动前要有充分的准备,
                              就无往而不利,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这个道理。


                              47楼2016-10-11 12: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