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正讲吧 关注:12贴子:645

回复:周易正讲-系辞-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益以兴利”,
益是增长德行,
利物利人。
“困以寡怨”,
小人在困顿时有很多的抱怨,
君子是经得起考验的,
君子明白“困”也是天地之道的一种局,是规律,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
故能乐天知命而少抱怨。
“井以辨义”,
井的位置始终不变,
却能施惠于不同的人,
因此,人们可以观井之德行而能辨别道义。
“巽以行权”,
巽的顺入的本性,
能够帮助人们因时而变,
权衡利弊,
处理得当。


81楼2016-10-12 14:00
回复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
    变动不居,周流六虚,
    上下无常,刚柔相易,
    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
    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初率其辞而揆(kuí)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82楼2016-10-12 14:03
    回复
      2025-07-23 23:52: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
      这个“远”不是远近的远,
      是不可须臾远离,
      不要让《周易》这本书离开自己,
      因为《周易》在任何情况下都适合我们的人生万事,
      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疏远这本书。
      《周易》是讲天地自然之道的,
      天地之道不变,
      但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中,
      要顺应天道,与时偕行。
      “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
      《周易》所体现的阴阳变化之道永不停止,
      周流于各卦的六个爻位之间。
      “六虚”就是卦的六个爻位,
      为什么不直接说“六爻”而是说“六虚”呢?
      表示六个位正空虚着,等待变动。
      刚与柔在六虚之中变化往来,
      循环流转,变动不止。
      其实天下之道皆如此,
      学问也是一样,
      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要懂变,适应变化。
      《周易》没有告诉你不变的东西,
      让你明白天地间一切事物皆在变化中,
      没有常法可循,
      没有确定不变的规定,
      我们在生活中就要以变来调整,
      一切都随变化而变化,
      所以是“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83楼2016-10-12 14:06
      回复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
        度,法则,度数。
        易理启发人的言行举止于内于外都要遵守法度和度数。
        虽然天地万物尽在变化中,
        但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能够外内知惧,持敬畏之心。
        “又明于忧患与故”,
        学懂了《周易》,
        就明白如何趋吉避凶。
        忧患意识的核心就是阴阳变化,
        阴阳变化才得出吉凶变化,
        才有得失之道。
        不仅要内外知惧,
        还要认识自己的忧患之所在,
        要防患于未然。
        “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虽然没有师保的教育与看护,
        但《周易》就如同父母般亲诲,
        始终戒惕人们不要妄行。
        在《礼记》中有记载:
        “入则有保,出者有师。是以教喻而德成也。”
        师保,就是古代负责教习贵族子弟的老师。
        在这里是指《周易》就是象父母、老师一样教你这些变化的道理。


        84楼2016-10-12 14:10
        回复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
          《周易》是以乾坤两卦开篇,
          以既济和未济两卦结尾,
          所有的《卦辞》都是“率其辞”,
          每一卦都有一个《卦辞》作为统率。
          “揆其方”,
          就是揣摩各个方面的问题。
          “既有典常”,
          “典”是典藏,
          “常”是通常的道理。
          “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你知道有这些典藏存在,
          如果没有读懂又有什么用呢?
          就是为了帮助大家读懂《周易》,
          孔子才写了“十翼”,
          所以在这里告诉你,
          一定要读懂《周易》才有用呀!
          其实就是感慨,
          如果读不懂就等于是一本废书。
          《周易》的法则,
          就不能认真地实行了。


          85楼2016-10-12 14:12
          回复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
            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
            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
            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86楼2016-10-12 14:16
            回复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
              《周易》这本书从乾坤两卦开篇到既济和未济,
              其实质是追溯本源,
              归纳总结变化的规律,
              以探求事物的本质为主。
              “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六爻的变化就是讲时空的,
              是指事物在不同时空的不同变化而已。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
              初爻是本,上爻是末,
              每一卦的初爻很难定位,
              就是这一局的本真是什么?
              初爻是根本,
              把根本定下来了,
              六爻就能定下来了。
              上爻就很容易理解。
              “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初爻的文辞是比喻事物的开始,
              事理不明显,
              到了上爻,
              万物的形态已经非常完备了。


              87楼2016-10-12 14:19
              回复
                “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刚柔物象错综复杂,
                通过夹杂一些象征性的事物来叙述卦的性质。
                如果要全面辨别是非,还需要“中爻”,
                即:二爻三爻四爻五爻的综合研判。
                “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噫”为感叹词,相当于“啊”,
                若要知道存亡吉凶的状态与规律,
                坐在那里看看六个爻就可以知道了,
                若能触类旁通,
                就需要认真研究《彖辞》。
                为什么反复强调《卦辞》和《彖辞》呢?
                《彖辞》是帮助你理解《卦辞》的,
                你把《彖辞》读懂了就等于明白了《卦辞》,
                基本上就能够理解过半了,
                能够做到这一点需要多年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学习,
                一定要明白非一朝一夕可完成,
                不要着急,慢慢来。
                把《周易》作为手边书,
                经常玩其占,学其辞,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起到作用。


                88楼2016-10-12 14:23
                回复
                  2025-07-23 23:46: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
                  二多誉,四多惧,近也。
                  柔之为道,不利远者。
                  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
                  其柔危,其刚胜邪?


                  89楼2016-10-12 14:33
                  回复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
                    毫无疑问,首先要定位,
                    二爻与四爻都属于阴位,所以是同功用。
                    但二爻在内卦之中位,四爻在外卦之近君之位,
                    位不同,其吉凶程度就不同。
                    “二多誉,四多惧,近也。”
                    二爻在下卦的中位,有多赞誉,
                    四爻虽是阴位,但在上卦,比邻五爻,
                    所谓君王身边的人,伴君如伴虎,
                    容易冒犯得咎,所以四爻断语多恐惧,
                    “近也”是指四爻近五爻。
                    64卦三百八十四爻中(除乾卦的用九与坤卦的用六),
                    二爻得吉的断语仅次于五爻。
                    说到“四多惧”,
                    让我想起《官场现形记》的序里有对“三从四得”的解读,
                    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为官的先生,
                    在他的儿子即将进京赶考时,
                    他语重心长地对他小孩说,
                    我在官场上混了几十年,
                    上下几千年为官之道已经很清楚了,
                    我要教你,你这次进京赶考,
                    如果有幸中了,再有幸你去上任了,
                    一定要遵从“三从四得”。
                    他儿子问是哪“三从四得”。
                    父亲说:“三从就是:
                    领导的话你要听从,
                    领导走哪里你要跟从,
                    领导的决策你要盲从。
                    四得就是:
                    山珍海味吃得,金银财宝拿得,
                    八面威风耍得,飞黄腾达升得。”
                    当然,
                    《官场现形记》都是讽刺官场的一些现象,
                    但又何尝不是官场的真实写照呢?


                    90楼2016-10-12 14:36
                    回复
                      “柔之为道,不利远者。”
                      阴柔之道在于以弱示人,
                      且要依附顺从于阳刚,
                      如果远离或疏远阳刚就不利。
                      最后这一句话是核心:“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为人的要义在于趋吉避凶,
                      方法就是要柔顺且具中庸之原则。
                      大家一定要记住《周易》真正的核心是“无咎”!
                      自始至终全方面的“吉”是很难做到的!
                      人生在世能够做到“无咎”已经非常好了,
                      做人的标准是“无咎”而非“吉”,更不要“凶”。
                      无咎是核心,什么是无咎?
                      我们讲过,就是善补过也,无过无不及,
                      能够做到这一点一定是成功的,
                      盖棺定论没有“过”就行了。
                      孔子说过:“五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也。”
                      大家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
                      不要说一定要搞个什么名堂出来,
                      能够在各个方面做到无咎就很不容易了,
                      你无须取悦别人,
                      自己做到无咎足矣。
                      记住这句话,“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你记住这一点,
                      或许三年后,五年后,十年后,
                      你就明白无咎的意义。


                      91楼2016-10-12 14:42
                      回复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
                        二爻和四爻,三爻与五爻,
                        一组讲阴位,一组讲阳位。
                        易为君子谋,
                        让有德之人得其位是一个基本点,
                        希望柔得柔位,阳得阳位。
                        但是很遗憾,
                        三爻在内卦的第三位,
                        在变化的关键时候就很难做到无咎,
                        而五爻在上卦的中位,
                        这就是三爻和五爻的区别,
                        一个贱,一个贵,
                        一个卑,一个尊,
                        谁都不敢说三爻和五爻的能力、才德有多大的区别,
                        是因为位置决定的,
                        即使你有才有德,
                        但若在三位,
                        就要承担更多的风险,
                        如果把你放在五爻之位,
                        结果就完全不同了,如此而已。


                        92楼2016-10-12 14:45
                        回复
                          但是不要紧,后面讲了,
                          “其柔危,其刚胜邪?”
                          谁说柔爻不好,刚爻就一定好呢?
                          你柔得柔位,刚得刚位,
                          能够各得其位,就是成功的。
                          人类的繁衍生息与进步,
                          绝对不是龙生龙,凤生凤,
                          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谁都不敢说你达到五爻,
                          你的孩子就会在这个层次上提升,
                          天底下没这个道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样的感慨就是历经大量事实总结出来的,
                          正如孔子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多做善事积善德,
                          你的后代才可能好起来,
                          这是《周易》告诉我们的真理。
                          人生只有个人体现,
                          这世间天地万物平等,
                          根本没有一个公式,
                          命运虽不可抗拒,
                          但我们能够做到柔得柔位刚得刚位,就已足矣。
                          六个爻让我们明白了世间是多层次的,
                          人是有位之分的,
                          谁都不能保证未来会怎么样,
                          需要的是我们现世的修为、努力。


                          93楼2016-10-12 14:47
                          回复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
                            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道有变动,故曰爻。
                            爻有等,故曰物。
                            物相杂,故曰文。
                            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94楼2016-10-12 14:51
                            回复
                              2025-07-23 23:40: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段话又是孔子在感慨: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周易》包含了天地之间无所不包含的道理,
                              有天道、人道、地道。
                              “兼三才而两之”,
                              “两之”是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
                              这六个爻,每两个爻说明一个道理,
                              初爻,二爻为地,
                              三爻、四爻为人,
                              五爻、上爻为天,
                              天、地、人乃三才也。
                              孔子曾说天地人三才一一贯通乃称王也。
                              “王”字的甲骨文是这样写的:,
                              人拿斧头带着权杖乃称王。
                              “故六”,
                              孔子说知道这六个爻的意思了吗?


                              95楼2016-10-12 14: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