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枫川吧 关注:1,018贴子:190,554

回复:医者父母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问:喝汤药的药胀或者P多,药胀是产气,P多是排气,是怎样的一回事?气也是排的一种,对吗?最终还是以排便为最好,是吗?
排气是正象,药顶可暂缓饮药,以参姜汤和缓一下,排便是新陈代谢佳象,排得多说明代谢力越旺盛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00楼2023-05-11 09:29
回复
    顽固疾患即便扶阳药饮岂会一两天见功?
    大都是长期的坚持中不知不觉冰释雪融的。
    用革命老前辈的话讲: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以扶阳之道治伤寒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忍耐与坚持,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第一,饮药要讲节奏缓饮
    第二,饮后进食甜点为佳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01楼2023-05-12 09:2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扁鹊:夫病有浅深,治有缓急。体认病情,而用药缓急合当,乃医家第一要着。
      只要水平高,肉菜酒汤皆为药。药食同源,化食物以供医事,化毒为利,才是中医最高境界。
      简单一点,大家可用初中政治术语来理解阴阳:生产力【阴】与生产关系【阳】。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02楼2023-05-12 09:33
      回复
        网摘
        这是药典的错误.现今普遍各版本药典都认为西洋参是寒 性的.其实据余亲尝数十斤西洋参.才知西洋参药性.其真实药性是与白长白山人参相似.是温阳助气的.并非寒性.李老先生内地人士少遇真西洋参.故按药典药姓推断西洋参并非善品.与石斛同 性.然其药性真与人参相同.与附 子相得.余有机常用故深知其 性.书错误导.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03楼2023-05-12 10:12
        回复
          刮莎这种外治法基本上以泻为主,气血双亏者须尽避之。针与灸则有补法。近年缘于汤药中医庸医太多做坏太过,故大部分中医粉于爱恨交加中不自觉剑走偏锋爱上刮莎,而刮莎虽好却非人人皆可用且疗效有限。其实,刮痧只会刮到月经不调。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04楼2023-05-15 09:42
          收起回复
            醉酒是啥原因呢?
            醉酒是氧够糖少了,肝超负荷不释放糖了.糖靠氧氧化释放能量,氧气少了,糖不释放能量,就产生晕感了.
            喝大量酒醉须用浓糖少姜糖水就可避免酒精中毒.即使酒后吐血亦可很快稳定.缓过后用米或麦加适量胡椒煮浓米汤慢慢养胃[须加盐]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05楼2023-05-15 09:44
            回复
              若是以生冷食物冷饮来解暑,则是犯了“虚虚实实”之误,脾阳受损则运化不利,出现腹痛、腹泻、乏力、消瘦等症;喜食甜腻厚味,人体无法运化致痰湿内生,湿为阴邪,且重着粘滞,阻碍阳气的运行,导致阳郁阳虚证;嗜食肥腻使人精神亢奋,阳气过分的耗散,也会导致阳气亏虚。
              现代人受西方营养学的影响嗜食生冷水果,由于冰箱的普及,人们为求刺激口好食冰冻食品,尤其喝冷饮之风流行,这些都会严重损害脾胃阳气,尤其在夏季人体阳气外散,胃肠反而呈虚寒状态,故夏季应温食热饮。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06楼2023-05-17 08:30
              回复
                因为酒具有通经络的作用,它能更快地促进血液循环,带着药在身体里运行,所以国人还发明了药酒。
                药酒里可以兼纳多种中草药,将它们的药性混溶一体,便于人体的吸收;在饮食中达到疗养身体的目的,非常值得推广。药酒的功效在皇宫里得到过很大的发挥,乾隆皇帝特别注重养生,爱饮保健药酒,也给后世留下很多珍贵的药酒方子。
                此外,药酒也可以外用。有一些药酒药性非常猛烈,不适于口服,通过擦洗患处的方式,可以使药物渗透,起到止痛和通经络的效果。
                发展到后来,很多外用的药水里,都含有酒精的成分,比如治疗跌打损伤的药酒、六神花露水等等,它们都是借用酒力来行药性,使得起效更快。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07楼2023-05-19 09:5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中西医看待痛风的视角有所不同
                  现在很多人得痛风,发作起来痛得冷汗直流,拖着腿也走不动。这种病不发作的时候人好好的,到医院也查不出来什么毛病,只是告诉你尿酸高点,其他没事。尿酸怎么会高?医生说是因为喝酒过多、吃了太多高蛋白食物。很多人听了马上控制饮食,可是不管怎么忌口,该发作它还是痛。为什么会从大脚趾头开始痛,后期还会出现关节畸形?到此西医就解释不下去了。
                  但中医却认为,这其实是肾虚的一种症状,因为肾的过滤功能减弱了,血液里的酸毒排不出去,随着血液循环流动。大脚趾关节是人体的最末梢关节,酸毒的结晶体最容易积聚在这里,也有的人是大拇指关节痛,都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不去调整肾脏,恢复它的过滤功能,酸毒结晶长期挤压关节,最后关节不能正常活动,出现变形了。所以痛风患者不仅要改变饮食习惯,更关键在于恢复肾脏的机能,提高过滤能力,把酸毒排出体外才不会再复发。
                  所以说,肾虚才是痛风的根源。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08楼2023-05-19 09:56
                  收起回复
                    胆非万不得已是不该宰 掉.胆石是易化盐不必动刀.中药调胆片刻见功.但庸 医泻肝却成惯例坏症之本.胆既已切少了储计之器.肝消化液直入十二指肠失去了控制机制.变成不论空实腹全天候常态化.消化液处于全稀释状态.消化能力整体下降.按中医理解就成胃寒常态化.
                    常用胡椒.生姜.大蒜.花椒.茴香.辣椒等拌肉菜或煮汤.尽量不用茶叶.
                    问:家人胆囊已切除,胃寒,经常拉肚子,现在该怎么办?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09楼2023-05-19 09:58
                    回复
                      阳气对与生命健康的重要作用,首先表现在他温养作用。阳气就跟太阳一样,太阳出来暖洋洋,人有阳气也才能身体暖暖活活的,这种温煦的功能,才我们人群中可以看出来,有些人就怕冷的很,有些甚至在夏天最热的时候都还觉得身上冷,我们通常就会说这种人“底火不够”“阳气不足了”;
                      相反,有些人就不怕冷,别个都穿两三件衣服了,他还只穿个单衣,这种人我们说他“阳气旺”,阳气旺当然是好事,但有可能有些人要就问,阳气旺的的人冬天倒是好过,夏天热了不就恼火了?
                      其实冬天好过、夏天不好过,虽然是阳气旺但不是阳气旺而且功能好,这涉及阳气的另外一个功能,过会我们会提到。
                      阳气可以温煦人体,还能温养人体,看看自然界,春天夏天,日照充足,气候温热,动物植物就活动能力强、生长迅速,但到了秋冬,天寒地冻,万事万物也就萧条萎靡,植物就枯枝败叶,动物就潜伏冬眠。
                      人也是一样,《黄帝内经》将阳气这种温养功能高度地概括为“若天与日”“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人要有了充沛的阳气才能够精神饱满、充满活力、身手敏捷、身体强壮。相应的如果成天精神萎靡、说话走路都费力,就是阳气不足,不能主宰自己的身体反而被阴气为主导了。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10楼2023-05-19 10:00
                      回复
                        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人只要元气尚存就没有虚不受补,关键是补的路线正确与否,通道是否疏通。久病虚人首需补脾胃气,运化失力消食无功补是空谈,生命运动火是根源。
                        生命的养护其实与饮食、用药、性耗、眠养、劳动、环境等息息相关。我们大家日常生活中若能识得扶阳,禁戒寒凉,勿耗真阳,如此,就不会与大病结缘,即便有小病小痛,在扶阳良医的指引之下,亦可消弥于萌芽。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11楼2023-05-25 07:40
                        收起回复
                          病态的舌
                          ❶寒性病的舌体 冬天,大家看别人的脸色是不是发白,为什么呢?冻的,寒主收缩,主凝固。
                          寒就可以让人的血管收缩、血液凝固,血流缓慢。血流缓慢脸上就缺血,脸色也就发白了,没有血色。
                          舌体也是一样的,淡红舌颜色变了,有些偏白色了,白多红少,甚至全无血色,这就说明体内环境不平衡了,体内偏寒,说不定哪个脏器正在被寒邪折磨,寒病的人舌体的颜色是偏白色的,所以叫偏白舌(教科书叫淡白舌)。
                          2、寒性病的舌苔
                          中医认为:“看舌体可以查脏腑的虚实,看舌苔可以查邪气的深浅”。我们看舌体可以知道脏腑的虚实,但要知道这个邪气是轻是重就要看看舌苔了,舌苔会告诉你真相。轻一些的寒病,舌体颜色略偏白,舌苔变化不大,仍是薄白色的,比如:表寒感冒。如果是严重的寒病或寒性病时间过长,舌苔就要起变化了,薄白苔就变成厚白苔了,称实寒。
                          补充两点:
                          ❶从天气上看,寒冷季节湿度较大,炎热季节则多为干燥,人体也是一样,体内偏寒,水份也多,表现在舌上则是舌面水份过多,甚至是粘粘的,一张嘴都能被拉出丝来,又粘又腻。如果寒病时间长了,舌体本身水份积聚过多,舌体就会水肿,所以寒病日久舌体都较正常人舌体胖大一些,舌体胖大了就和牙齿有了亲密接触。舌两边就会出现牙印,称齿痕舌。
                          ❷还是说冬天,人们在室外是活动,受寒冷刺激脸色会发白,这也属正常。但这个人在外面站了一夜,会是什么样子,恐怕脸早被冻得又青又紫了。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但有些书就把这事说的复杂了,绕的你一头雾水也看不明白。
                          颜色由白转青,是受寒时间长了,血管更加收缩,血液更加凝固,甚至局部气血都被堵塞了。这时已不仅仅是寒病,中医称此为气滞血瘀。有些书把寒热和气滞血瘀分开说,其实不太合理,人体不会无缘无故气滞血瘀的,是外来寒邪和内伏寒邪攻击人体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气滞血瘀的。这时候,人体的气血已经从流动缓慢,过渡到局部不流动了。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12楼2023-05-26 14:39
                          回复
                            三、从舌的部位来判断脏腑
                            中医认为舌的各部份都与相对应的脏腑有联系,所以将舌面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舌边四部分,舌尖对应心肺,舌中对应脾胃,舌根对应肾,舌边对应肝胆。
                            中医把人的躯体从上到下分成了三部分,分别叫上焦、中焦、下焦,可以理解成把人的躯体当作三层楼,上中下焦分别对应三楼、二楼、一楼。心和肺住在三楼,肝和脾住在二楼,肾住在一楼。舌头从舌尖到舌根也可以分成三部分,舌尖部分和三楼对应,舌中和二楼对应,舌根部分和一楼对应。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13楼2023-05-26 15:4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釆用所谓的设备仪器仪表来测试身体只是给你一组数据,并不是自己身体细胞所说的真心话,根本无法证明是否真实存在: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你是采用草本植物的微量元素来检测自己身体的问题。身体里的血液、器官、组织系统……等等的各种功能细胞欠缺的微量元素得到了补充,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信号和症状表现。这就是草本植物粉里的活性物质微量元素在激活体內那些休眠、休克、中毒、受伤、受损的各种功能细胞而产生的激活反应,从而就会出现一些不舒服的症状表现,这就是自己身体里的细胞与你自己说话。但是,你自己必须要学会听懂你身体里的细胞与你所说的话。不然的话,自己反而跑到“哪地方”去打针吃药来毒害自己体内的细胞,而导致自己身体细胞的【病变】——即自己为自己的身体【造病】。这就是我经常说的:人的【观念和心态】才是最大的“绝症和死症”。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14楼2023-05-30 10: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