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戒断反应
戒过烟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戒烟期间会遇到强烈、难受的身心反应,在这里我们称它为戒断反应。主要表现为焦躁、抑郁、心神不宁、思维涣散、愤怒、口腔溃疡等等。实际上,正是由于戒断反应的存在,才使得吸烟的人明明知道吸烟伤身有害,但是又欲罢不能,从而无法摆脱吸烟行为。也可以这么说,戒断反应是导致戒烟难最直接的原因。那么戒断反应又是如何产生的?
现实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当烟瘾来了,有烟可以吸食,就会感到舒服,反之就难受。正是这个现象的存在,使得人们很容易把戒断反应一事理解为:戒断反应是因为戒烟后,由于躯体内未能及时补充烟毒,打破了原有的某种平衡而引起的反应,也称为排毒反应。事实果真如此吗?
假如有这么一天:出差赶往机场,由于路上塞车而误机,使工作计划告吹。从机场回来,不小心又造成了交通事故,车被拖走待处理。期间接到客户电话,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急需解决。处理完客户事情往家走,发现钥匙遗忘在车上,逐返回车场取钥匙。进家后,发现管网维修楼内停水。打开电视因欠费无有信号......。请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是你在这一天里,遇到了这些诸多的事情时,心情会怎样?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修养好的人可能会郁闷不乐,性情稍差一些的将很难抑制住心中的怒火,就是说,任谁都不愿意经常地、连续地生活在事与愿违当中,因为当人的愿望、要求受到了阻挠,或者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引起诸如:焦虑、愤怒、自卑、恐惧、嫉妒等不良的情绪反应,非常地令人不舒服。毕竟这些不良反应,都是源自于中枢器官大脑,本质上都是大脑的组织运行,受到了干扰和阻断所致,其中的难受感与愿望的强烈程度成正比,并通过身心的不良反应表现出来。这也是为什么说“情绪泛滥是健康最大隐患”的缘故。
再来看看,烟瘾作为一种欲望和念头,在吸烟者的心中占有怎样的位置?先来了解一组数字。如果按一天一包烟、吸完一支烟需要20次/6分钟计,那么吸烟者一天所要重复的吸烟动作就是400次,吸烟时间是120分钟,这样一年下来就是近15万次,吸烟时间为30个整天。如果按吸烟者的平均烟龄7年计,其吸烟的动作次数和时间分别为:一百多万次、昼夜不停地吸烟超过半年,而这只是行为方面情况。如果再考虑到在7年间,还有5万多支总量的烟毒,在与身体做零距离接触,期间所建立起来的生理上的联系。试问:在人的记忆仓储中,还有哪条信息会比烟瘾的烙印更深?所积聚的能量更大?
这样当戒烟者为了实现不再吸烟的愿望,采用拒绝、革除的方式去面对烟瘾时,事实上也就是戒烟者,主动地运用自身的意志力,用大于烟瘾的能量去抗拒和消除烟瘾,等于是自己把自己的大脑,变成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等于是自己把自己的心理,置身到了强大的冲突当中,并且这两股力量较劲时所消耗的能量,都要由自己来承受。面对这样持续的、强烈的、非外部因素导致的对抗状态,出现令人难受的身心反应,也就理所当然了。而这就是为什么停止吸烟后,会有令人难受、痛苦的身心反应的原因。
反观远离烟草的情况。由于受躯体抗拒破坏、自我修复功能的影响,期间尽管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嗜睡、食欲增强、痰多咳嗽等等,然而这些都是我们能够接受和愿意面对的,就像有些创伤在愈合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那些感染、肿痛、发烧发热等症状,这些都是“痛”并快乐的过程。再一个,依据人驱乐避苦的天性来讲,停止烟毒的摄入,只会使人感到健康和舒服,怎么会有人因为少吸入了,诸如混有一氧化碳、焦油等有害的浑浊气体,而感到难受呢?关于这一点,长期吸食二手烟的人,会更有体会。
所以说,戒断反应是由于排斥、革除的心理,使大脑受到冲击以后所表现出的身心反应,是导致戒烟失败的、一个有戒烟者自己制造的陷阱。
戒过烟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戒烟期间会遇到强烈、难受的身心反应,在这里我们称它为戒断反应。主要表现为焦躁、抑郁、心神不宁、思维涣散、愤怒、口腔溃疡等等。实际上,正是由于戒断反应的存在,才使得吸烟的人明明知道吸烟伤身有害,但是又欲罢不能,从而无法摆脱吸烟行为。也可以这么说,戒断反应是导致戒烟难最直接的原因。那么戒断反应又是如何产生的?
现实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当烟瘾来了,有烟可以吸食,就会感到舒服,反之就难受。正是这个现象的存在,使得人们很容易把戒断反应一事理解为:戒断反应是因为戒烟后,由于躯体内未能及时补充烟毒,打破了原有的某种平衡而引起的反应,也称为排毒反应。事实果真如此吗?
假如有这么一天:出差赶往机场,由于路上塞车而误机,使工作计划告吹。从机场回来,不小心又造成了交通事故,车被拖走待处理。期间接到客户电话,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急需解决。处理完客户事情往家走,发现钥匙遗忘在车上,逐返回车场取钥匙。进家后,发现管网维修楼内停水。打开电视因欠费无有信号......。请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是你在这一天里,遇到了这些诸多的事情时,心情会怎样?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修养好的人可能会郁闷不乐,性情稍差一些的将很难抑制住心中的怒火,就是说,任谁都不愿意经常地、连续地生活在事与愿违当中,因为当人的愿望、要求受到了阻挠,或者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引起诸如:焦虑、愤怒、自卑、恐惧、嫉妒等不良的情绪反应,非常地令人不舒服。毕竟这些不良反应,都是源自于中枢器官大脑,本质上都是大脑的组织运行,受到了干扰和阻断所致,其中的难受感与愿望的强烈程度成正比,并通过身心的不良反应表现出来。这也是为什么说“情绪泛滥是健康最大隐患”的缘故。
再来看看,烟瘾作为一种欲望和念头,在吸烟者的心中占有怎样的位置?先来了解一组数字。如果按一天一包烟、吸完一支烟需要20次/6分钟计,那么吸烟者一天所要重复的吸烟动作就是400次,吸烟时间是120分钟,这样一年下来就是近15万次,吸烟时间为30个整天。如果按吸烟者的平均烟龄7年计,其吸烟的动作次数和时间分别为:一百多万次、昼夜不停地吸烟超过半年,而这只是行为方面情况。如果再考虑到在7年间,还有5万多支总量的烟毒,在与身体做零距离接触,期间所建立起来的生理上的联系。试问:在人的记忆仓储中,还有哪条信息会比烟瘾的烙印更深?所积聚的能量更大?
这样当戒烟者为了实现不再吸烟的愿望,采用拒绝、革除的方式去面对烟瘾时,事实上也就是戒烟者,主动地运用自身的意志力,用大于烟瘾的能量去抗拒和消除烟瘾,等于是自己把自己的大脑,变成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等于是自己把自己的心理,置身到了强大的冲突当中,并且这两股力量较劲时所消耗的能量,都要由自己来承受。面对这样持续的、强烈的、非外部因素导致的对抗状态,出现令人难受的身心反应,也就理所当然了。而这就是为什么停止吸烟后,会有令人难受、痛苦的身心反应的原因。
反观远离烟草的情况。由于受躯体抗拒破坏、自我修复功能的影响,期间尽管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嗜睡、食欲增强、痰多咳嗽等等,然而这些都是我们能够接受和愿意面对的,就像有些创伤在愈合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那些感染、肿痛、发烧发热等症状,这些都是“痛”并快乐的过程。再一个,依据人驱乐避苦的天性来讲,停止烟毒的摄入,只会使人感到健康和舒服,怎么会有人因为少吸入了,诸如混有一氧化碳、焦油等有害的浑浊气体,而感到难受呢?关于这一点,长期吸食二手烟的人,会更有体会。
所以说,戒断反应是由于排斥、革除的心理,使大脑受到冲击以后所表现出的身心反应,是导致戒烟失败的、一个有戒烟者自己制造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