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言》正解?哪其它名家如河上公、王弼等的大作都是歪解吗?

有位蚂蚁网友说:愚者辩是非,智者修方圆。作为一个愚者还是忍不住辩上几句。一是要谦虚。无知者无分别、无欲望,你解释为没有知识。庄子: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南辕北辙!国之利器不可示人,你解释为要保密,这是老子精神?不尚贤,你解释为不尚财(蒋锡昌先生最早提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老子认为名与利同为贪欲之源,不可分割。你分割开来,单讲货利,是创新吗?高明说不静非不争就是创新?就是正解?正解在哪里?
你看看河上公,张陵,严遵,李荣,王弼,范应元,苏辙,王安石,吕惠卿,成玄英,杜光庭,顾欢,吴澄等哪个跟你的解释一致?明太祖宋徽宗唐玄宗清世祖那都是集体解读,唐宋的道举,人家研究多深,多专业,都是歪解?不读这些书,怎么敢称正解?
二是多看解老名著。这些网上都有!并不是古人比现代人更聪明,而是这些人离春秋战国时代更近,字词用法更接近老子!!你下了很大功夫,也有很多独到见解,但创新一定要守正。不一定对,仅供参考!高明老师是帛书解读第一,争论也要致敬。
他这些话很有代表性,证明已有两千多年传承的伪道学书《道德经》的欺骗误导历史影响是何等根深蒂固!当真是注解名家辈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毕竟自从儒家全文篡改儒释并假曹魏人王弼之名所注的《道德经》问世,并成为唯一传世的通行本以后,经过朝廷和儒家的共同宣传和出版力推,已经形成了传世通行本道德经就是道学的源头、原著和真正代表的根深蒂固成见!
要不是天佑中华,1973年周王室典藏正版抄本帛书甲乙本《五千言》道论这个真猴王出土,用超九百余处的不同白纸黑字原文之如山铁证戳穿了《道德经》乃是儒篡儒释的假道学真儒术补充的真面目,那么《道德经》这个以假乱真的伪道学书假猴王真六耳猕猴,也就永远也不可能被揭穿真相和寿终正寝终结了!
其实,司马迁在世的时代,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的《老子上下经》及其注释,应当还是如其下过的定论,仍属于“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道儒互绌”时代!因此朝廷典藏正版帛书抄本,如帛书甲乙本《五千言》,才会被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世和学术方针斩立决而禁止流传于世了。但仅仅过了三百余年,到了王弼注道德经问世的时代,帛书《五千言》就如同男变女的大变活人变身魔术一样,已经从司马迁下过定论的“道儒互绌”变身为“道儒互补”的儒术补充和儒家经典《下上经》或《道德经》了。
按说,对于三纲五常保皇忠君甘为权势奴仆的儒家而言,独尊儒术,独霸朝纲,一家独大,这不正中下怀吗?多么荣耀哇!又有什么不好不愿的呢?那儒家为什么又要把已经被汉武帝明令罢黜而沦落为民间流传在野学问的互绌对头学说——道学,颠倒其《老子上下经》经序为《下上经》,重新起名道德经,重新装修,粉饰一新,又改头换面给抬出来了呢?
实际上,儒家之所以必须这样做,这其中确实有不得已的苦衷。那就是儒术虽受独尊的至高无上待遇,但其自身却具有胎里带的不治绝症——有术无道!以至于无能解决此死穴的孔儒术的创始人孔丘孔老二,也不得不豁出老命地捶胸疾首发出求解悲鸣:“朝闻道,夕死可矣”!至于孔老二的徒子徒孙,虽然也有惊才绝艳之士如几与孔老二齐名的孔孟之道创立者孟轲孟夫子等等名士,却始终无人能够治好儒术的这个绝症,解决这个死穴问题!
好在山不转水转,山穷水尽之际,却又柳暗花明,到了汉末,终于有儒家的下三滥机灵鬼人士想出了流氓地痞招数且省时省力的解决办法,那就是:既然正面攻不下这个堡垒,那就不如迂回绕行伸第三只手拿来主义去当小偷,把道学的哲学本体论剽窃过来,然后“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这不就彻底解决了儒术有术无道的绝症难题了吗?!而这也就是道学《五千言》在曹魏时期能够绝处逢生,被朝廷罢黜禁绝三百余年之后,又改头换面,被颠倒上下经序成《下上经》,化名为王弼注《道德经》,以哲学本体论——玄学的方式死灰复燃重生的背景和内在原因了。
不过,儒家当然也不可能义务为自己的互绌对头做宣传推广而为自己树敌,因而全文有计划有目的之全面系统篡改儒释成为儒术的哲学本体论补充或曰玄学,就成为必然。所以,这样的儒术补充、伪道学书《道德经》假王弼之名问世之后,也只能算作是儒家经典了,与道学的真面目已然大相径庭、面目全非了!因而帛甲《五千言》道论和王弼注《道德经》,此两者根本就不是同一本书了。这一点,从《道德经》开篇即遭篡改儒释而自相矛盾,因而受到白居易质疑,以及全文被儒篡儒释歪曲、摸黑和误导而错谬连连、不堪卒读,道学的治世思想和学说被全面抹杀等等,早已是铁证如山了!
总之,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弥补儒术有术无道的绝症,这就是儒篡儒释的伪道学书道德经的历史使命!早已与真正的道学经典无关了。若你那天真弄懂了这一点,那才算是真正道学入门了。并且这一点对所有读者都适用。
了解知道了传世本道德经乃是一本儒篡儒释的为儒术弥补漏洞服务的伪道学真儒术补充书的真相,那就不难推断,现有以道德经为根据的两千年来的全部历史注解,包括你提到和未提到的那些所谓的名家名著,都属于根子上就错了伪道学真儒术注解,早被伪道学书《道德经》带到深沟里去了。而唯有我以抄写于崇法反儒商鞅变法秦惠文王时期的帛甲五千言道论为底本和立足点的注解,才可能是彻底避免了儒篡儒释假货的真正的道学正解,而不是什么伪道学真儒术补充之道德经的注解。
如果连这最基本的两种注解底本不同从而内容具有本质差异的现象,你都有目如盲、真伪不辨,那就命中注定了你不可能学到真正的道学,当然也不会明白什么内容才是道学的正解,更不会明白两千年来包括所有名家在内的所有注释为什么会都成为歪解,或万幸有小部分见解正确如王安石等,但至少大部分仍属于歪解!
因为就象给你一本西游记,你注解不出红楼梦的内容一样。你不能指望他们拿着假货道德经,能臆想出真本五千言的内容来。也因此,我的五千言正解乃叫做去伪存真、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就是要揭露、否定伪道学书道德经及其全部历史歪曲注解,从原作者周文王去礼取道、复结绳而用之、损有余而益不足、不欲见贤也(无贫富之分)的灭商建周造反理论和宣言书出发,成为跨越两千余年,推倒一切版本伪道学道德经及其历史注解,从头重新来过的开历史先河之作。也因此,才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命名:《五千言正解》!
现在再回头来看,不难发现,你例举的那些所谓名家名著,之所以会成为歪解而必须淘汰,却并非他们个人的责任,而是全都栽在“伪道学”这三个字上头了。因为无论他们能力如何高,资料多么全,原版帛书五千言没出土,因而1973年以前,真道学根本就无从谈起,现实社会中则就根本没有真道学《五千言》而只有假货道德经!这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事实,就让所有的所谓名家都只能变成伪道学的注释者名家,从而质变为名符其实的砖家叫兽!比如不能正确理解大小多少抱怨以德,而把抱怨以德当错简处置,安放在焉可以为善之后的砖家处置实证等。
也只是从我这里开始,才从思想上一举穿越时代,直接跨越2300余年,回到秦惠文王时期抄写的帛甲《五千言》道论时期,跳过了近2400年历史阶段,避免了这期间所有的儒篡儒释的祸害以及其他篡改。这才有了真正的“正解”产生的土壤和可能性可言!而这同时也是过去近24个世纪期间的所有注释者都不具备的历史前提和条件,也因此使得他们通通一刀切,不得不莫名其妙地成为伪道学真儒术补充的假货道德经的歪解和殉葬者!也许,这才是历史的吊诡之处?!
不过,蚂蚁又说:河上公方仙道创始人,张道陵是正一教创始人,范应元是妙真派中兴祖师,严君平西蜀易圣,王弼玄学创始人,成玄英杜光庭道教理论家,他们的思想受儒家左右?为什么老在强调儒家篡改?帛本就是标准答案?哎,真固执。最后一次劝戒,祝你成功! 无论是谁,又是多大的名声名士,总是事实胜于雄辩!真理的标准不是名声名士,而是客观实际。如果一个人面对白纸黑字的原文之如山铁证,却连黑白真伪是非都无力分辨,那就真的是脑袋进水,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毕竟:
真伪不辨枉费心,
佳作也得遇知音,
甘露不润无根草,
天道不佑心瞎人!
所以,你要认真动动脑子想一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禁绝了正版帛书版五千言的流传。但三百余年后,它却又被独霸朝纲的儒家改头换面为道德经而重新面世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儒家良心发现,独尊儒术尊腻了,要换换口味了吗?不然又为什么要把“道不同不相为谋”、好不容易才罢黜了的对手道学,主动给重新抬出来推广宣传了呢?难道儒家是失心疯了,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等你真正想通了这一切,想来就应该真正明白什么才是五千言正解或是歪解、邪解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