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908贴子:3,011,083

回复:回答知乎上的提问:道德经中“有”、“无”的关系是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道德经》中“德”的真意是什么?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从这句原文,你就可以知道:孔探德之内容,它完全是由道所决定的。再从万物皆由:道生之德畜之,即可知,德,就是道生万物之时所赋予万物的内在品质或内因、基因。然后,由这个内因、基因决定着万物的一生之所以会成为某种样子,而不会成为别的什么。这就是帛甲《五千言》中的“德”字概念的基本内涵和外延。
  当然,德字是一个多义项字,除其基本涵义外,作者还在其他义项上用到了德字。如德信也之德,就是动词提升之意。上德下德,则是指政体的优越性。道法自然,一切无为而无以为也的上德,代表着人民甘美乐安的无阶级道者政体社会制度。而有为有以为也的下德,则代表着以“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的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动乱为特征的“礼者”奴隶制政体社会。


IP属地:北京67楼2025-06-27 09:05
回复
    为什么说“弱者道之用”,难道不是强的更好用吗?

    宇宙万物的成长规律就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到达顶点(相当于午时12点)之后就进入否道或反道逐步走向灭亡:物壮则老,是谓否道,否道早已。因而道之作用对象永远只能是走上坡路的初生之柔弱对象:柔弱微细生之徒也,而不可能是要走下坡路的强者:坚强者死之徒也。木强则恒,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


    IP属地:北京68楼2025-06-27 09:08
    回复
      2025-07-18 03:10:57
      广告
      请教,您认为《道德经》哪一章最重要?

      帛甲五千言第一章也即道德经38章最重要。这是全文的提纲挈领之作:“故:去皮取此”——去“乱之首也”的礼者政体,取“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的道者政体。指明了全文的宗旨和理想目标!是贯穿全文的大纲!纲举目张!


      IP属地:北京69楼2025-06-27 09:19
      回复
        “无”只 是“有”的一种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25-06-27 22:40
        收起回复
          可以 有“无”,也可以 有“有”。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25-06-27 22:41
          收起回复
            哪个版本的《道德经》才是真经?

              原版《五千言》乃是周文王姬昌创作的灭商建周造反理论和宣言书,创作于商末商纣王时期,距今已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姬昌也因密谋灭商建周而被崇侯虎告密谋反而被捕入狱关在羑里。也正是入狱期间,他先整理了历史流传的易经材料而编写出了《周易》一书,后来,符合逻辑的结论,应是又在总结周易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流传的黄帝治世学说,并进一步完善发展而创作出了《五千言》道论。所以,《五千言》道论乃是源于黄帝、大成于周文王姬昌的黄姬道学的代表作!与五六百余年后春秋时期的老子或老聃根本无关。
              作为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或老聃,只不过是个有机会读到原文而被其折服以致能背诵全文的资深道学粉丝,在弃周西去时被关令尹索文,为过关不得已默写出了《五千言》用于交差的默写者而已。且由于他并没有如实说明自己只不过是个默写者的事实,错被关令尹和其他读者误以为他就是作者,这才以讹传讹,有了以老子为作者的竹简本《老子上下经》的问世,且因竹简介质易得还没有原版帛书的官方流传限制而广泛流传于民间。只是由于难免存在记忆和默写错误,导致老聃默写的竹简本《老子上下经》与周王室典藏原文帛书《五千言》道论有不少出入,比如丢了“恒也”、“一者”等许多文字以及错把“訾”字写成“此其”等等,因此,读《五千言》,还是要以原版帛书为准。好在1973年,埋藏地下两千多年的真正的周王室珍藏原版帛书甲乙本《五千言》已经出土,重见天日,使我们后人得以有机会阅读到真正的道学《五千言》道论原文,终于能够领会到真道学的博大精深,及其去礼者取道者“不欲见贤也(无贫富之分)”的道者政体社会之志存高远的宏伟理想!实在是天佑中华!令读者欢欣鼓舞!
              至于在汉武帝颁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世方针而禁绝了帛书原版《五千言》的流传三百余年之后,才重新问世流传的道德经,则是儒家联合朝廷,因正版帛书被禁绝后已无从寻觅而只能以民间广泛流传的老聃默写本《老子上下经》为底本,颠倒上下经序成下上经或道德经,有计划地全面系统能改全改的儒术化篡改儒释《五千言》道论而成的伪道学真儒术书,已成为儒术补充和儒家经典。目的就是剽窃道学本体论即所谓的“玄学”内容以“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用以弥补儒术有术无道的绝症缺陷。其代表作就是假曹魏人王弼之名问世的王弼注道德经!
              因此,在王室珍藏典籍原版抄本帛书《五千言》已经重新出土面世的今天,尤其是抄写于战国秦惠文王商鞅崇法反儒变法时期,从而避免了儒篡儒释伪文影响的《帛书甲本五千言》道论的出土,理所当然它才是真道学的唯一代表,才是名副其实的道学真经!当然,也是每个想要学习真正的道学的读者的唯一正确读本。
              帛甲《五千言》道论的校勘复原标点补正本不分章原文,本人主页就有,可以自行下载阅读。
              配套的微信公众号《五千言正解》一书网址则是:
            https://mp.weixin.qq.com/s/Rv53Kz3Jf7WcQp9eZdRrdg


            IP属地:北京72楼2025-06-28 06:04
            收起回复
              或者有刚好针对的那种特殊技艺。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73楼2025-06-28 19:47
              回复
                其实就算得了真经的真,也还是真得不够。
                因为它也只是“真”的一部分内容,而不是全貌,
                它只是遗留下来的被再整理及丰满出来的,而不是初创草创时的剧照写照真写。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74楼2025-06-28 19:54
                收起回复
                  2025-07-18 03:04:57
                  广告
                  只有牵了真由头出来的,才会是全真的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25-06-28 19:56
                  收起回复
                    《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究竟怎么理解?

                    这是儒篡的假货,真正的帛甲五千言原文是:
                    第五十章(4)
                      道冲(盅),而用之有弗盈也。潚呵,始万物之宗。
                      锉其[阅],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始或存。
                      吾不知谁子也,象帝之先。
                    这句话是说:道,空虚无形,而用起来却没有完。
                    和第七十九章(35)的内容“用之不可既也(用之不尽)”遥相呼应:
                      故道之出言也,曰:
                      谈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


                    IP属地:北京76楼2025-06-29 06:28
                    回复
                      如何解读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是汉末以后才问世的儒篡儒释的垃圾伪道学书。是由儒家与朝廷假王弼之名,联手有计划地能改皆改的儒术化帛书甲本五千言而成的的假货。其代表作就是王弼注道德经。目的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以弥补儒术有术无道的绝症。因而它实际上已成为儒术补充或儒家经典。除了作为揭露儒家阴谋的批判对象,在原版帛书五千言出土再见天日之后,已无大用了。要想学习真正的道学,只能阅读帛甲本五千言道论,才可能有效和成功!


                      IP属地:北京77楼2025-06-29 07:03
                      回复
                        《道德经》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应该怎么理解啊?

                        这也是儒篡的假货,有些混淆是非,增加了理解难度。原文是:
                        帛甲《五千言》第五十九章(13)
                          龙辱若惊,贵大梡若身。
                          苛胃龙辱若惊?龙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胃龙辱若惊。
                          何胃贵大梡若身?吾所以有大梡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梡?
                          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辶石)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女可以寄天下。
                        大梡就是祭祀用的案板。一惊一乍,把案板和身体看的一样重要,这人是否脑子有毛病?身体当然比案板重要的多吧?!所以,这句话的涵义,就是要读者能够分清主次,遇事要能够抓住主要矛盾。而不是遇大小事都一惊一乍,胡子眉毛一把抓。其结果,就可能是轻重不分,抓了芝麻,丢了西瓜,贻误战机。


                        IP属地:北京78楼2025-06-29 08:57
                        回复
                          如何理解道德经中的“道”?

                          道,作者有明确定义: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作者把这个母“字之曰道”!这就是《五千言》道论文中最基本最根本的道概念。另外,道这个字还原有多个义项如言说、道路等,作者也在这些义项上适用道字。如:道,可道也;大道甚夷等等。所以,要准确把握这个道字,还要结合上下文具体判断,特别是必须以帛甲五千言道论文本为准。汉末以后问世的、假王弼注道德经之名的传世本道德经,是儒篡儒释的假货,实际上已成为“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儒术补充和儒家经典,除了批判,必须扬弃!
                            帛甲《五千言》道论的校勘复原标点补正本不分章原文,本人主页就有,可以自行下载阅读。
                            配套的微信公众号《五千言正解》一书网址则是:
                          https://mp.weixin.qq.com/s/Rv53Kz3Jf7WcQp9eZdRrdg


                          IP属地:北京81楼2025-06-29 10:31
                          回复
                            《道德经》解读多于牛毛,如何知道谁的是真懂?

                              原版《五千言》乃是周文王姬昌创作的灭商建周造反理论和宣言书,创作于商末商纣王时期,距今已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姬昌也因密谋灭商建周而被崇侯虎告密谋反而被捕入狱关在羑里。也正是入狱期间,他先整理了历史流传的易经材料而编写出了《周易》一书,后来,符合逻辑的结论,应是又在总结周易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流传的黄帝治世学说,并进一步完善发展而创作出了《五千言》道论。所以,《五千言》道论乃是源于黄帝、大成于周文王姬昌的黄姬道学的代表作!与五六百余年后春秋时期的老子或老聃根本无关。
                              作为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或老聃,只不过是个有机会读到原文而被其折服以致能背诵全文的资深道学粉丝,在弃周西去时被关令尹索文,为过关不得已默写出了《五千言》用于交差的默写者而已。且由于他并没有如实说明自己只不过是个默写者的事实,错被关令尹和其他读者误以为他就是作者,这才以讹传讹,有了以老子为作者的竹简本《老子上下经》的问世,且因竹简介质易得还没有原版帛书的官方流传限制而广泛流传于民间。只是由于难免存在记忆和默写错误,导致老聃默写的竹简本《老子上下经》与周王室典藏原文帛书《五千言》道论有不少出入,比如丢了“恒也”、“一者”等许多文字以及错把“訾”字写成“此其”等等,因此,读《五千言》,还是要以原版帛书为准。好在1973年,埋藏地下两千多年的真正的周王室珍藏原版帛书甲乙本《五千言》已经出土,重见天日,使我们后人得以有机会阅读到真正的道学《五千言》道论原文,终于能够领会到真道学的博大精深,及其去礼者取道者“不欲见贤也(无贫富之分)”的道者政体社会之志存高远的宏伟理想!实在是天佑中华!令读者欢欣鼓舞!
                              至于在汉武帝颁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世方针而禁绝了帛书原版《五千言》的流传三百余年之后,才重新问世流传的道德经,则是儒家联合朝廷,因正版帛书被禁绝后已无从寻觅而只能以民间广泛流传的老聃默写本《老子上下经》为底本,颠倒上下经序成下上经或道德经,有计划地全面系统能改全改的儒术化篡改儒释《五千言》道论而成的伪道学真儒术书,已成为儒术补充和儒家经典。目的就是剽窃道学本体论即所谓的“玄学”内容以“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用以弥补儒术有术无道的绝症缺陷。其代表作就是假曹魏人王弼之名问世的通行本王弼注道德经!
                              因此,在王室珍藏典籍原版抄本帛书《五千言》已经重新出土面世的今天,尤其是抄写于战国秦惠文王商鞅崇法反儒变法时期,从而避免了儒篡儒释伪文影响的《帛书甲本五千言》道论的出土,理所当然它才是真道学的唯一代表,才是名副其实的道学真经!当然,也是每个想要学习真正的道学的读者的唯一正确读本。
                              至于汉末以后才问世的道德经,作为儒篡儒释汉简本《老子上下经》的产物——下上经,和为“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宗旨服务的假货,已经无人能够全文融汇贯通读懂了。也因此,只要是流传下来道德经的翻译,如韩非和王弼等,也全都是经过儒家审核通过并彻底儒术化篡改过的注释。真正的道学翻译与其原版底本一样,其实已都被罢黜禁止流传了。也因此,1973年出土的真道学原版抄本帛书甲本五千言,才是能够代表真正的道学的底本。因而也只有基于帛甲的全文融会贯通的注释,才可能是真正的道学译文。就目前所知,已做到这一点的全文翻译,唯有《五千言正解》。
                              帛甲《五千言》道论的校勘复原标点补正本不分章原文,本人主页就有,可以自行下载阅读。
                              配套的微信公众号《五千言正解》一书网址则是:
                            https://mp.weixin.qq.com/s/Rv53Kz3Jf7WcQp9eZdRrdg


                            IP属地:北京82楼2025-06-30 07:50
                            回复
                              2025-07-18 02:58:57
                              广告
                              怎么才能读懂《道德经》?

                              道德经,尤其是传世本王弼注道德经,作为儒篡儒释正版《五千言》的伪道学真儒术补充书和儒家经典,由于儒篡儒释的歪曲抹黑和错谬连连,已经无人能够全文贯通读懂了。因此,要想全文融会贯通读懂全文,就只有选读未受儒篡影响的道学真经——帛甲本《五千言》道论一书了。也因此,只有基于帛甲的全文融会贯通的注释,才可能是真正的道学译文。而就目前所知,已做到这一点的全文翻译,唯有《五千言正解》。
                                帛甲《五千言》道论的校勘复原标点补正本不分章原文,本人主页就有,可以自行下载阅读。


                              IP属地:北京83楼2025-06-30 08:1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