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四章 隔江人在雨声中 晚风菰叶生秋怨
上回说到,风挽月不顾劝阻随那芜清道人出了王府。时至今日,已是半月有余,仍不见归来的消息。
装饰古朴素雅的屋内,一炉香烟袅袅。陈吟风靠着太师椅,手托于颔上凝神冥想。“扣…扣…”传来一阵扣门声,陈吟风一怔旋即收回思绪,起身前去开门。
“吟风啊…”来人正是慕连城,此时全然未见几人初来洛阳时所见得清秀与年轻,像是瞬间老了十余岁似的,隐藏的沧桑化为了憔悴停留在眼角眉间。
“王爷…”陈吟风欠身施了一礼,把慕连城让入屋中。
“……”慕连城在屋内椅上坐了嘴唇张了又合几次想开口,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王爷,吟风知道现今包括我东吴旧部与洛阳驻军,各路兵马已整装待发早已在城外待命多时。只等这帅印一下,便可长驱直入攻入长安。可是…挽月他…吟风答应了他,要在洛阳等他回来。这…要是一着戎马,便是四处征战,形迹萍踪、生死无依。他…一个人,既未身负武艺,又不是豪门显贵。这茫茫乱世,烽烟四起,若是此次别过,怕就是此去无据、音讯寥寥,再也不见了吧!”陈吟风看见慕连城那郁结的神情轻笑一声先发出了声,曾经璀璨如星子的黑眸暗淡而无神采、直直望着前方,在慕连城身侧坐下。
“吟风…你与风公子情深若此,本王本不应逼你做出违信之事,只是…最近长安那边本王故友又传来消息称近日那妖妃更是变本加厉,月前竟又眩惑那昏君于紫禁城中修建瑶池暖阁,号称‘人间仙境’。据说仙境之中四季温暖如春,烂漫春花皆得以盛开其中。啧啧,本王那故友有幸得以一见,据称这个季节还有满园的各色牡丹呢。”慕连城顿了顿,又长叹一声:“只是修建那等神仙楼台般的宫阙,长安周边县镇又得有多少百姓受徭役之苦。听闻几位虔忠老臣冒死上书劝谏,结果都让那妖妃害了性命。长此继往,国将不国也。”
“…”闻言陈吟风方才还了无神采的眸中竟迸溅出各种炫目光彩,对天下苍生的悲悯、对荒政世道的愤慨,千头万绪纷呈其中:“吟风知道了,劳烦王爷告知下去,全体将士听令明日三军启程。”
陈朝庸帝七年夏,洛阳郡慕王世家昭告天下,时号“清君侧,正天道”。率各路精兵五十万余,义旗高举锋芒直指极天。帝于京中闻,甚恐。遂拟诏召集天下王军。一时之间,举国上下烽烟四起、民心惶惶。
坊间有传言曰:洛阳王慕连城并未随军督战,军中统帅全局的年轻将领无人知道从何而来。此人同洛阳王府亲军统领陆崇并肩携手而战,大军所到之处郡县或城门洞开、郡守率大小官员投诚,或民心所向、城门不攻自破。
庸帝七年秋,洛阳军占青、冀二州,两州太守素闻昏君荒政,开城迎大军入。全城欢庆,呼吁乱世当择贤明之主。
庸帝七年东,洛阳军与王军会嵊、儋二州,守将亦负隅顽抗。激战连月,王军终因常有流民透露城中军情而惨败。
至次年春之时,千里外的洛阳又是牡丹开尽春色。慕王大军兴一年之兵,兵分二路、已连占青、冀、嵊、儋、衡、兖、檀七州,辗转至长安辖内的韩城县驻扎于此。城内守军背水一战一时攻占不下,已僵持近两月。
是夜,中军帐,一盏孤灯。灯下一个一身戎装、眉目深刻如刀雕斧凿,身材健朗的年轻男子手中捧着兵书,蹙了眉似在凝神细细思索。经过一年的戎马生涯,眉目依旧、只那神情中较之之前徒添几分傲气与沧桑。
“陈兄,”另一身传亮银兽皮红缨战甲的男子掀开帐帘,大步走入帐内:“哟,这在看兵书呢?怪不得军中那些先前不服你的老兵们都钦佩将军的很。小弟可是听老王他们说,士兵们私下都在议论将军不愧为天生的将才呢。”
“陆崇,你又这样,都是弟兄们开玩笑的…”陈吟风微抬了一下头,看清来人笑笑轻斥了一声。两人共商军事多时,言行间已是甚熟。任陆崇在身边盘坐而下,陈吟风却依旧回转了头视线停留在翻开的兵古籍兵书上,思绪却不知飘到了哪里。
随军的这一年来,每一天都活在烽烟炮火之中,一次次地在濒临死亡的危机中顺利解脱。此外素来寡言的他在军中也交到了不少肝胆相照、真正的朋友。比如说身边这个从初见就似是“不对头”的洛阳军副将陆崇,如今与自己也是莫逆之交。只是…白日里南征北战,既要运筹帷幄于千里,又要亲身执剑血战沙场,甚少闲暇。只有在月上中天,夜深人静的独自躺于榻上之时,脑海里才常常会浮现那人倾城的容颜和记忆里那一场似梦似幻的欢情。不知不觉心中竟是万分的思念,直教茶饭不思。难道那个人已占了心中如此多的位置?难道不知不觉竟真的情根深种?还记得少年心性、轻狂年少的当初自己立下宏愿,今生不为儿女私情左右神思。没想到…苦笑一声,如今自己的神思竟被一个不明身份、不明来路的男子左右。只是,不论那人说什么做什么,自己不觉得就会相信,就会随他。就像当初明明千万不舍,却还是让他离开。还是那绝色容颜倾了城,看来…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不是英雄自也亦然。
上回说到,风挽月不顾劝阻随那芜清道人出了王府。时至今日,已是半月有余,仍不见归来的消息。
装饰古朴素雅的屋内,一炉香烟袅袅。陈吟风靠着太师椅,手托于颔上凝神冥想。“扣…扣…”传来一阵扣门声,陈吟风一怔旋即收回思绪,起身前去开门。
“吟风啊…”来人正是慕连城,此时全然未见几人初来洛阳时所见得清秀与年轻,像是瞬间老了十余岁似的,隐藏的沧桑化为了憔悴停留在眼角眉间。
“王爷…”陈吟风欠身施了一礼,把慕连城让入屋中。
“……”慕连城在屋内椅上坐了嘴唇张了又合几次想开口,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王爷,吟风知道现今包括我东吴旧部与洛阳驻军,各路兵马已整装待发早已在城外待命多时。只等这帅印一下,便可长驱直入攻入长安。可是…挽月他…吟风答应了他,要在洛阳等他回来。这…要是一着戎马,便是四处征战,形迹萍踪、生死无依。他…一个人,既未身负武艺,又不是豪门显贵。这茫茫乱世,烽烟四起,若是此次别过,怕就是此去无据、音讯寥寥,再也不见了吧!”陈吟风看见慕连城那郁结的神情轻笑一声先发出了声,曾经璀璨如星子的黑眸暗淡而无神采、直直望着前方,在慕连城身侧坐下。
“吟风…你与风公子情深若此,本王本不应逼你做出违信之事,只是…最近长安那边本王故友又传来消息称近日那妖妃更是变本加厉,月前竟又眩惑那昏君于紫禁城中修建瑶池暖阁,号称‘人间仙境’。据说仙境之中四季温暖如春,烂漫春花皆得以盛开其中。啧啧,本王那故友有幸得以一见,据称这个季节还有满园的各色牡丹呢。”慕连城顿了顿,又长叹一声:“只是修建那等神仙楼台般的宫阙,长安周边县镇又得有多少百姓受徭役之苦。听闻几位虔忠老臣冒死上书劝谏,结果都让那妖妃害了性命。长此继往,国将不国也。”
“…”闻言陈吟风方才还了无神采的眸中竟迸溅出各种炫目光彩,对天下苍生的悲悯、对荒政世道的愤慨,千头万绪纷呈其中:“吟风知道了,劳烦王爷告知下去,全体将士听令明日三军启程。”
陈朝庸帝七年夏,洛阳郡慕王世家昭告天下,时号“清君侧,正天道”。率各路精兵五十万余,义旗高举锋芒直指极天。帝于京中闻,甚恐。遂拟诏召集天下王军。一时之间,举国上下烽烟四起、民心惶惶。
坊间有传言曰:洛阳王慕连城并未随军督战,军中统帅全局的年轻将领无人知道从何而来。此人同洛阳王府亲军统领陆崇并肩携手而战,大军所到之处郡县或城门洞开、郡守率大小官员投诚,或民心所向、城门不攻自破。
庸帝七年秋,洛阳军占青、冀二州,两州太守素闻昏君荒政,开城迎大军入。全城欢庆,呼吁乱世当择贤明之主。
庸帝七年东,洛阳军与王军会嵊、儋二州,守将亦负隅顽抗。激战连月,王军终因常有流民透露城中军情而惨败。
至次年春之时,千里外的洛阳又是牡丹开尽春色。慕王大军兴一年之兵,兵分二路、已连占青、冀、嵊、儋、衡、兖、檀七州,辗转至长安辖内的韩城县驻扎于此。城内守军背水一战一时攻占不下,已僵持近两月。
是夜,中军帐,一盏孤灯。灯下一个一身戎装、眉目深刻如刀雕斧凿,身材健朗的年轻男子手中捧着兵书,蹙了眉似在凝神细细思索。经过一年的戎马生涯,眉目依旧、只那神情中较之之前徒添几分傲气与沧桑。
“陈兄,”另一身传亮银兽皮红缨战甲的男子掀开帐帘,大步走入帐内:“哟,这在看兵书呢?怪不得军中那些先前不服你的老兵们都钦佩将军的很。小弟可是听老王他们说,士兵们私下都在议论将军不愧为天生的将才呢。”
“陆崇,你又这样,都是弟兄们开玩笑的…”陈吟风微抬了一下头,看清来人笑笑轻斥了一声。两人共商军事多时,言行间已是甚熟。任陆崇在身边盘坐而下,陈吟风却依旧回转了头视线停留在翻开的兵古籍兵书上,思绪却不知飘到了哪里。
随军的这一年来,每一天都活在烽烟炮火之中,一次次地在濒临死亡的危机中顺利解脱。此外素来寡言的他在军中也交到了不少肝胆相照、真正的朋友。比如说身边这个从初见就似是“不对头”的洛阳军副将陆崇,如今与自己也是莫逆之交。只是…白日里南征北战,既要运筹帷幄于千里,又要亲身执剑血战沙场,甚少闲暇。只有在月上中天,夜深人静的独自躺于榻上之时,脑海里才常常会浮现那人倾城的容颜和记忆里那一场似梦似幻的欢情。不知不觉心中竟是万分的思念,直教茶饭不思。难道那个人已占了心中如此多的位置?难道不知不觉竟真的情根深种?还记得少年心性、轻狂年少的当初自己立下宏愿,今生不为儿女私情左右神思。没想到…苦笑一声,如今自己的神思竟被一个不明身份、不明来路的男子左右。只是,不论那人说什么做什么,自己不觉得就会相信,就会随他。就像当初明明千万不舍,却还是让他离开。还是那绝色容颜倾了城,看来…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不是英雄自也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