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寺 位于北魏晚期都城洛阳,熙平元年(516年)由当时执掌朝政的孝明帝之母灵太后胡氏所建。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对永宁寺遗址进行了勘探[7],1979-1981年对部分重点遗迹进行了大规模发掘[8]。寺院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南北长201、东西宽212米,四周夯筑院墙。主要发掘了院墙、门址、塔基和佛殿(图三)。南门位于寺院南部正中,面阔七间,进深二间,规模宏大。东、西两门正对塔基中部,形制略小。塔基位于寺院中心略偏南,亦为土木结构楼阁式塔,平面近方形,四面正中有踏道。台基四周包砌青石,内有五圈柱网,外缘环绕殿堂式回廊。塔基北部有一大型佛殿遗迹,平面呈长方形,地面以上无存,从夯土基槽残迹推测为面阔九间,进深三间的大型建筑。永宁寺的布局特点依然是单一院落制,土木结构的佛塔占据寺院中心位置,大殿居于塔后。作为北魏晚期皇家兴建的国家大寺,这种“前塔后殿式”布局应该是当时大型寺院建筑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