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映椒房吧 关注:10,418贴子:572,604

回复:【杂记】杂记堆放贴,把看到有趣的历史内容堆放在这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亲王和内亲王
朝廷分别称皇子、皇女为亲王和内亲王是大宝以后的事情。此前朝廷敕定律令,有“净大参刑部亲王”字样。此外,朝廷让託基皇女侍奉伊势神宫。新田部皇女、大江皇女、明日香皇女过世。这里笔者补充说明一下刑部亲王的事情。内亲王的称呼最初见诸《续日本纪》大宝元年十二月之条“大伯内亲王去世”。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6楼2023-11-25 00:58
回复
    朱鸟元年(686),天武天皇下达敕令:“天下之事,不问大小,悉启于皇后及皇子”,[插图]标志着皇亲政治的正式形成。
    为了维护皇亲政治,禁绝皇亲以外人员插手核心政治,从天武天皇至奈良时代前半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皇亲权力的措施,使古代日本的皇亲政治具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确立皇后必须出自皇亲的原则。皇后必须出自皇亲的原则有助于避免大化改新之前苏我氏以外戚身份干政的历史重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皇权的稳固和皇位继承的稳定。由于皇后都出自皇亲这一特殊背景,这一时期有一个十分特别的政治现象,即每当皇位继承上发生变故,或因皇位继承人尚年幼而无法即位理政时,常常由皇后继承皇位,如皇极(重新即位后称齐明)、持统与元明三位女性天皇。这些女性天皇本身都是皇亲,“她们的即位,既为最高权力的顺利交接起到过渡作用,同时也保证了皇位始终在皇亲中延续”[插图]。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8楼2023-11-25 09:56
    回复
      2025-07-18 01:15:30
      广告
      皇亲政治的再一个特点是,由皇亲担任知太政官事一职,以便辅佐年幼的天皇。知太政官事一职是大宝三年(703)至天平十七年(745),专门由亲王、诸王就任的官职。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9楼2023-11-25 09:57
      回复
        皇亲政治的最后一个特点是,将皇亲任官制度从法律上固定下来,促进皇亲的官僚化。日本律令制下实行“阶贵则职高,位贱则任下,官位相当,各有等差”的“官位相当制”。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0楼2023-11-25 09:58
        回复
          随着长屋王的死去,皇亲政治渐为藤原氏的外戚统治所取代。长屋王自尽半年之后,非皇亲出身的藤原光明子在藤原氏的大力扶持下最终当上了皇后。在圣武天皇立藤原光明子为皇后的诏书中,提出非皇族女性立为皇后并非毫无先例,仁德天皇的皇后就是葛城氏出身。很明显,这个煞费苦心地从远古时代找到的先例,只是一种牵强附会的理由。正是藤原光明子打破了只有女性皇亲才能立后的传统,开创了“人臣皇后”的先例。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1楼2023-11-25 10:02
          回复
            在以律令法为基轴所形成的国家统治体制中,驿铃是携带公文书的驿使使用驿马时所必需的证物;内印是下达的公文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驿铃与内印(以下简称铃印)作为日本律令制国家最高统治者权力的象征,是公文书能否顺利传达的重要凭证。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2楼2023-11-25 10:07
            回复
              摄关政治确立以后,天皇几乎都是藤原氏的近亲,或为其外甥,或为其外孙。将摄关政治推向顶峰的藤原道长在这方面就更为典型。藤原道长共有5个女儿被选入后妃,其中有3人被册立为皇后。长女藤原彰子为一条天皇皇后,所生皇子后来分别为后一条天皇和后朱雀天皇;次女藤原妍子为三条天皇皇后;三女藤原威子为后一条天皇皇后;四女藤原嬉子为后朱雀天皇中宫,所生皇子为后冷泉天皇;五女藤原盛子同藤原妍子一样,嫁给三条天皇。藤原道长当了四代天皇的岳父、三代天皇的外祖父,并以此操纵朝政达半个世纪。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3楼2023-11-25 10:35
              回复
                在古代中国,当皇帝个人的权势受到外戚威胁的时候,往往求助于宦官。但古代日本没有宦官,因此通过“院政”来对抗外戚。所谓“院政”,是指天皇让位后,以上皇的身份,在所设的“院厅”中执掌朝政这样一种特殊统治形态。它是皇权为了抵抗摄关政治而发展出来的政治制度,是政权由摄关政治转移到幕府政治的过渡阶段。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4楼2023-11-25 10:36
                回复
                  2025-07-18 01:09:30
                  广告
                  古代日本则不同,天皇退位后作为新天皇的尊长,仍享有等同于天皇的权力。[插图]如《仪制令》中把天皇和上皇置于几乎一样的位置,《诈伪律》中上皇的“宣”和天皇的诏敕具有同等的效力。孝谦上皇曾于天平宝字六年(762)六月,召集文武百官于朝殿,宣布“政事常祀小事今帝给,国家大事赏罚二柄朕行”[插图]。将天皇和上皇的职能分开。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5楼2023-11-25 10:38
                  回复
                    皇极女帝和推古女帝的即位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特点:一是两人都以天皇的皇后出身即位;二是两人都在决定皇位继承问题上难以取得进展的时候即位;三是两人都通过了群臣推举即位。此外,通过了解她们的婚姻情况可知,即位后都没有再婚也是两人的一个重要共同特点。皇极女帝与推古女帝的不同之处主要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即“禅让”与“重祚”。皇极女帝在世时便将皇位禅让给同母弟轻皇子(孝德天皇)。“这一姐弟间皇位的传承,大概是受到了一直以来兄弟继承传统的余风影响。”[插图]孝德天皇去世后,已退位的皇极女帝再次即位,谥号为“齐明天皇”。无论是禅让,还是重祚,都是日本皇位继承史上的一项空前之举。[插图]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6楼2023-11-25 10:46
                    回复
                      由于大津皇子聪明武勇、礼贤下士,而草壁皇子自幼体弱多病、懦弱无能,因此朝廷当时一直有赞成由大津皇子继承皇位的意见。立草壁皇子为皇太子后,当时的朝廷出现了很大的混乱。因此,鸬野皇后考虑到草壁皇子即位会导致更大的不安定,在天武天皇去世后没有立即让草壁皇子继承皇位。但对鸬野皇后来说,大津皇子始终都是一个威胁,必须予以铲除。因此,为了将大津皇子从皇位继承中铲除,首先有必要保留草壁皇子的皇太子地位。而模仿皇极天皇的先例,由自己来继承皇位,正是十分有效的办法。鸬野皇后继承皇位后,在天武天皇尸骨未寒之际,以大津皇子等人“谋反”为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逮捕了大津皇子及其追随者。结果,大津皇子被赐死,其主要追随者也被流放,草壁皇子通向皇位之路的一个障碍被扫清。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7楼2023-11-25 10:47
                      回复
                        鸬野皇后在天武天皇去世后没有立即即位,而是采取称制的形式。所谓称制,指的是先帝去世后,还没举行新帝即位仪式前代替天皇执政。最早的例子是齐明天皇去世后中大兄皇子以称制的形式执掌政事。事实上,称制兼具天皇和皇太子的双重政治权限。笔者认为,鸬野皇后采取称制的形式,而不是直接继承皇位,主要是出于保护草壁皇子的需要。当时皇位继嗣的最终人选是在前任天皇死后才做定夺,因此以皇位继承为目标的皇室与豪族紧密结合,而豪族为了其自身的政治地位也各自聚集在其拥立的皇位候选人的周围,形成不同的政治集团。前任天皇死后,围绕着皇位继承,皇室以及有势力的豪族之间的抗争往往会激烈化,造成政治的不稳定。[插图]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8楼2023-11-25 10:48
                        回复
                          鸬野皇后在天武天皇去世后,将他的灵柩停放在殡宫达两年三个月之久。在这期间她让朝廷群臣、各级官吏不断去天皇灵前“恸哭”“致诔”。这是鸬野皇后对天武天皇葬礼的灵活运用,实际上是借助诸臣的“致诔”来表示对天皇忠诚的仪式。[插图]换句话说,这是鸬野皇后“力图通过天武的神威,树立草壁皇子皇位继承人形象,确保王权平稳地向以草壁皇子为首的新政治秩序过渡”[插图]。与此同时,鸬野皇后还向平民百姓频施恩惠,向京城的老弱病残施舍财物,下令取消天武时期的债务利息,等等,以求得民心。[插图]当“臣心”和“民心”都获得以后,鸬野皇后才为亡夫举行了安葬仪式。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9楼2023-11-25 10:48
                          回复
                            {虽然将包括皇子在内的皇亲官僚化是天武朝的一贯政策,[插图]但天武天皇在位期间还是颁布“禁止礼拜卑母诏”,即“凡当正月之节,诸王、诸臣及百寮者,除兄姊以上亲及己氏长以外,莫拜焉。其诸王者,虽母非王姓者莫拜。凡诸臣亦莫拜卑母,虽正月节复准此。若有犯者,随事罪之”[插图]。天武天皇八年(689)三月,天武天皇参拜齐明天皇陵。大海人皇子的母亲不仅是皇女,而且后来成为天皇,而大友皇子的母亲则是所谓的“卑母”。天武天皇颁布“禁止礼拜卑母诏”,实际包含了皇子的母亲身份的尊卑是决定能够继承皇位的重要条件这一政治意义。高市皇子的生母出身不高,因而跟天皇之位基本无缘。}
                            禁止拜卑母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0楼2023-11-25 10:50
                            收起回复
                              2025-07-18 01:03:30
                              广告
                              大宝二年(702),文武天皇在全日本陆续颁布和施行《大宝律令》,标志着日本律令制国家开始形成。养老二年(718),元正女帝在《大宝律令》的基础上修成了《养老律令》,律令制国家进一步完善。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1楼2023-11-25 10: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