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映椒房吧 关注:10,418贴子:572,003

回复:【杂记】杂记堆放贴,把看到有趣的历史内容堆放在这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窦太后不许,蕃复固让,章前后十上,竟不受封。
初,桓帝欲立所幸田贵人为皇后。蕃以田氏卑微,窦族良家,争之甚固。帝不得已,已立窦后。及后临朝,故委用于蕃。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及其支类,多行贪虐。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自以既从人望而德于太后,必谓其志可申,乃先上疏曰:
臣闻言不直而行不正,则为欺乎天而负乎人。危言极意,则群凶侧目,祸不旋踵。钧此二者,臣宁得祸,不敢欺天也。今京师嚣嚣,道路喧哗,言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飒等与赵夫人诸女尚书并乱天下。附从者升进,忤逆者中伤。方今一朝群臣,如河中木耳,泛泛东西,耽禄畏害。陛下前始摄位,顺天行诛,苏康、管霸并伏其辜。是时,天地清明,人鬼欢喜,奈何数月复纵左右?元恶大奸,莫此之甚。今不急诛,必生变乱,倾危社稷,其祸难量。愿出臣章宣示左右,并令天下诸奸知臣疾之。
太后不纳,朝廷闻者莫不震恐。蕃因与窦武谋之,语在《武传》。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0楼2023-11-07 08:43
回复
    《后汉书·卷六十五》:建宁元年春,颎将兵万余人,赍十五日粮,从彭阳直指高平,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虏兵盛,颎众恐。颎乃令军中张镞利刃,长矛三重,挟以强弩,列轻骑为左右翼。激怒兵将曰:“今去家数千里,进则事成,走必尽死,努力共功名!”因大呼,众皆应腾赴,颎驰骑于傍,突而击之,虏众大溃,斩首八千余级,获牛马羊二十八万头。时窦太后临朝,下诏曰:“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埽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曾未浃日,凶丑奔破,连尸积俘,掠获无算。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功用显著,朕甚嘉之。须东羌尽定,当并录功勤。今且赐颎钱二十万,以家一人为郎中。”来中藏府调金钱彩物,增助军费。拜颎羌将军。夏,颎复追羌出桥门,至走马水上。寻闻虏在奢延泽,乃将轻兵兼行,一日一夜二百余里,晨及贼,击破之。余虏走向落川,复相屯结。颎乃分遣骑司马田晏将五千人出其东,假司马夏育将二千人绕其西。羌分六七千人攻围晏等,晏等与战,羌溃走。颎急进,与晏等共追之于令鲜水上。颎士卒饥渴,乃勒众推方夺其水,虏复散走。颎遂与相连缀,且斗且引,及于灵武谷。颎乃被甲先登,士卒无敢后者。羌遂大败,弃兵而走。追之三日三夜,士皆重茧。既到泾阳,余寇四千落,悉散入汉阳山谷闲。”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2楼2023-11-07 08:51
    回复
      2025-07-17 04:59:02
      广告
      永康元年(167)冬,桓帝驾崩,无嗣,年仅十一岁的灵帝即位,窦太后垂帘听政,太后之父窦武为大将军执政。当初,窦妙被立为皇后,太傅陈蕃曾是最积极的支持者,因而大获窦太后信任,这种情况略同于前文所说的胡广之于梁太后。胡广与梁冀的关系不坏,陈蕃与窦武的关系更铁。窦武素有剪除宦官之意,与不满宦官专权的陈蕃一拍即合。于是,他们在尽除宦官这一共同的政治思想下结成同盟。
      第一次党锢之祸,只是禁锢了党人,并没有大规模的杀戮之举。党人因为禁锢而声望更高。如今,在窦武和陈蕃的主持下,在桓帝时期被逮捕审讯的名士李膺、杜密、范滂等名士,均被赦免并获得重用,禁锢的党人被释放。他们摩拳擦掌,共商治国大计,意欲整顿朝纲,而整顿的重点,就是打击宦官势力,天下士人闻风,莫不扬眉吐气。
      第一次党锢之祸,并没有大规模的杀戮之举。党人因为禁锢而声望更高。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3楼2023-11-07 08:54
      回复
        次年五月,日食,窦武以此为由,请求诛除宦官,并先除掉了中常侍管霸、苏康,窦太后觉得事情不可过分,反对尽数诛除宦官,窦武犹豫未决。宦官们获得喘息之机,怂恿灵帝出手,说太后和大将军要废黜皇上。于是宦官们簇拥着皇帝,发动反扑,动用禁军,杀死了窦武和陈蕃,李膺等名士也被抓被杀。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4楼2023-11-07 08:55
        回复
          应该还有伊莎贝拉一世,玛利亚特蕾西亚也可以
          叶卡捷琳娜是君主制时代一个无与伦比的人物,唯一有资格与她相提并论的欧洲女性君主就只有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在俄国的历史上,无论在能力上还是成就上,她与彼得大帝都令罗曼诺夫王朝三百年里的其他十四位沙皇和女皇无法企及。叶卡捷琳娜还将彼得大帝留给俄国的遗赠进一步发扬光大。彼得大帝让俄国拥有了一扇波罗的海岸边“面向西方的窗户”,在那里建造起了自己的都城,叶卡捷琳娜继续在黑海海域打开了拥有塞瓦斯托波尔和敖德萨这两颗明珠的另一扇窗户;彼得为俄国引进了工业技术和政府机构,叶卡捷琳娜带来了欧洲的伦理、政治和司法理念、文学、艺术、建筑、雕塑、医学和教育;彼得大帝创建了俄国海军,组建了一支曾挫败过欧洲精英部队的军队,叶卡捷琳娜为俄国汇集了全欧洲最伟大的美术馆,以及医院、学校和孤儿院;彼得大帝剃去了大贵族们的胡须,截短了他们的长袍,叶卡捷琳娜则说服他们接受了预防天花的接种;彼得大帝将俄国建设成欧洲强国,叶卡捷琳娜进一步增强了俄国的实力,推动这个国家朝着文化大国的方向走去,在随后的一百年里这个国家滋养出加甫里尔、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穆索尔斯基、格林卡、柴可夫斯基、斯特拉文斯基、巴兰钦、季亚吉列夫等人,这些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都成了叶卡捷琳娜留给俄国的宝贵财富。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6楼2023-11-12 19:22
          回复
            北魏早期皇帝、皇后和重臣埋葬金陵,采取的当是本民族葬法。这虽然没有考古发现,但从其他鲜卑墓葬来看,不同于魏晋和十六国陵墓是大致可以肯定的。北魏平城时代后期帝王陵墓就体现出一定的君统性质,这既集中表现于冯太后的永固陵,也表现在孝文帝规划了洛阳陵区。冯太后生前决定不按照鲜卑传统死后入葬金陵,并选定今大同东北西寺儿梁山(今方山)为自己陵墓所在,孝文帝遵从了冯太后遗命,这就是大同方山永固陵。永固陵的形制与已经发掘的其他大同北魏墓葬都不太一样,比较特别的是进入墓门之后就是一个被称为前室的近方形空间,这个空间与常见的墓葬前室不一样。后来的北魏宣武帝景陵、节闵帝陵、磁县湾漳大墓(可能为文宣帝高洋陵墓)都是这种形制,可见方山永固陵的创制意义;也可见北魏最高统治者可以冲决传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安葬。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7楼2023-11-14 11:49
            回复
              宋朝宫斗派系表@嘻哈笑話王✌️ @桑氏伪齿鸟 @金錯刀筆吏 @掌上珊瑚巨蟹 @L女皇 这个挺有意思的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8楼2023-11-14 13:35
              收起回复
                @掌上珊瑚巨蟹 @金錯刀筆吏 @L女皇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9楼2023-11-14 16:20
                回复
                  2025-07-17 04:53:02
                  广告
                  此外,整理并完善宫廷内外所用的礼仪也是李祹所关注的题。他首先改革的是宫中女性位号问题。1432年,礼曹建议改正宫中位号,理由是按古典礼制与历朝用例,都没有给皇后、王月加徽号的事例。③但朝鲜建国以来,称王妃为某妃(比如元敬王在世时就被进封静妃),称世子嫔为某嫔,这不符合礼制。所以曹建议之后只称王妃、世子嫔,不加徽号。该建议得到李祹的准。④但从后世的用例来看,世子去世后,仍然在世的世子嫔也被赐号,如懿敬世子之妻韩氏(即昭惠王后)在丈夫死后被赐贞嫔后改为崧嫔。⑤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1楼2023-11-15 23:20
                  回复
                    胡灵太后虽在历史上评价不高,但在宣武帝即位初期,她依靠汉化宗亲和汉人士族,如清河王元怿、任城王元澄、高阳王元雍、安定公胡国珍及侍中崔光等,稳定政局,促进发展,一度出现“神龟、正光之际,府藏盈溢”的局面。到北魏分裂前后,反汉化的胡化势力抬头,从“六镇起义”“河阴之变”到最终分裂,继起的东魏、北齐高欢集团和西魏、北周宇文泰集团,都是具有浓厚鲜卑习俗的鲜卑人或“鲜卑化”汉人,“北朝曾一度发生‘胡化’的逆流”。了解了这一阶段的历史大势,我们再回归主题。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2楼2023-11-16 08:31
                    回复
                      谚文在创制后主要是被女性和平民百姓使用,所以也被两班们斥为“雌文”。但这并不意味着谚文只是在女性与社会中下层发挥作用,实际上,通过大妃、王妃们发布的谚教, 即谚文教旨,谚文在朝鲜王朝的最高统治层内也会不时展现出存在感。如李娎即位初期,垂帘听政的大王大妃尹氏(贞熹王后, 1418—1483)与大妃韩氏(昭惠王后,1437—1504)就曾多次以谚文下令。③这些手握大权的宫廷女性们不一定不懂汉字,但她们故意使用谚文颁布命令,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对男权社会的让步行为。毕竟汉字才是王朝的官方文字,如果大妃们用汉字颁布命令,极有可能被解读为公然过度插手国家zw。国家zw原本是男性们的ql范围,而谚文被世人赋予的强烈的女性特色,可以有效缓解权力场中的性别紧张感。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3楼2023-11-16 20:34
                      收起回复
                        “大小尹之争”与仁宗李皓、明宗李峘两朝的内外政局
                        李怿在废掉原配慎氏之后,挑选了诸多嫔媵充实后宫。新王妃尹氏(章敬王后,1491—1515)在生下元子李皓(仁宗,1544—1545年在位)的第二天就去世了。后来李怿又娶另一位尹氏(文定王后,1501—1565), 这位尹氏生下了李峘(明宗,1545—1567年在位)。
                        李怿统治晚期,朝鲜政坛的政争就围绕这两位嫡子而展开,政争的核心便是世子之位。1520年,李皓被册封为世子,但文定王后等人想让李峘当上世子。支持李皓的代表人物有其舅舅尹任(1487)1545),即“大尹”;而李峘的支持者也是其舅舅尹元老('7尹元衡(Ƴ-1565),即“小尹”。1544年,李怿去世,李皓即位,大尹一派暂时取得了胜利。但这样的胜利并没有持续多久,没有留有子嗣的李皓在位八个月后病逝,临终前宣布传位李峘。①当时李恒仅有十二岁,由母后文定王后垂帘听政。“小尹”一党取得了“大小尹之争”的最后胜利。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4楼2023-11-17 19:58
                        回复
                          掌权后的“小尹”一党决心彻底除掉“大尹”一党,过程中,与“大尹”一党关系较为密切的士林派亦遭到严重打击。明宗李峘即位没多久,文定王后密令尹元衡等人唆使言官,弹劾尹任、柳灌(1484—1545)、柳仁淑(1485—1545)等“大尹”一党。虽然柳希春(1513—1577)等言官认为主少国疑之时,不能因为流言就轻易弹劾重臣,但文定王后仍固执己见。她对士林派素无好感,趁清洗“大尹”一党的机会顺便打击士林派。这一场政治肃清造成大量士林派人士罹难,所以被称为“乙巳士祸”。文定王后对反对势力的政治肃清并没有到此结束。两年后副提学郑彦慤(1498—1556)将良才驿墙壁上悬挂朱笔书幅的情况报告给朝廷,朱书上写的是:“女主执政于上,奸臣李芑等弄权于下,国之将亡,可立而待。岂不寒心哉?”②这可说是一张讽刺文定王后一党把持朝政的“大字报”。文定王后大为恼怒,借此机会大肆杀戮或流放不与其合作的人,其中包括卢守慎(1515—1590)、柳希春、李彦迪等士林派官员,③这场事件也被称为“丁未士祸”。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5楼2023-11-17 19:58
                          回复
                             李峘亲政后,文定王后的专横仍一如从前。她动辄用谚文列出要求,让宦官知会李峘。李峘读完之后,认为可行的便下令实施,不可行的便卷起来放在自己袖子里,这经常惹怒文定王后。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6楼2023-11-17 19:59
                            收起回复
                              2025-07-17 04:47:02
                              广告
                              谚文的创制与使用
                              朝鲜半岛很早就开始学习汉字,以及汉字为载体的中原大陆的思想文化。但汉文的语序、发音与朝鲜半岛存在较大差异,半岛的文化生活实际上处于一种“言文分离”的状态。朝鲜人口头说的是“主宾谓”结构的朝鲜语,但要用“主谓宾”结构的汉文来记录半岛的语言与历史。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时间与财力,接受过良好汉文教育的中上层人士才有可能完成。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想用文字快速便捷地记录自己的语言与想法,在谚文创制之前,简直难于登天。
                              1443年十二月,李祹创制了二十八个谚文字符,该字符的创制给后来朝鲜的文字生活乃至近现代民族认同的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按《朝鲜世宗实录》记载:
                              是月,上亲制谚文二十八字, 其字仿古篆, 分为初中终声,合之然后乃成字,凡干文字及本国俚语,皆可得而书,字虽简要,转换无穷, 是谓“训民正音”。①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7楼2023-11-17 22:2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