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武后有关农业方面
农业方面,上元二年正月“给复雍、同、华、岐、陇五州一年”,免除京畿地区赋役;三月,天后在邙山举行亲蚕仪式,为天下妇人作出表率;仪凤三年十月,罢停剑南、陇右的岁贡;开耀元年,诏停各方贡物,同时免除雍、同、华、岐四州两年地税以及河南、河北一年的地税。据以上史料可以发现,农业上的优惠政策更多倾向于京畿地区,而像免除河南、河北的地税,主要原因还是永隆元年河南、河北地区发生了大水灾。节省开支方面,表现为在多次灾害发生后出台相应减少御马数量或减少御马饲料开支的措施。仪凤元年,诏停南北中尚、梨园、作坊,同时减少少府工匠人数。高宗更是在永隆二年下诏诫育雍州长史李义玄“朕思还淳返朴,示天下以质素。如闻游手堕业,此类极多,时稍不丰,便致饥馑……糜费既广,俱害女工……务遵节俭也”,显示出帝王勤俭治国的理念。
在武周朝,由于武则天的统治中心在神都洛阳,在天授二年七月,“徙关内雍、同等七州户数十万以实洛阳”,这可以说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举措。唐初,一旦关中地区遇到自然灾害,粮食供应不力的窘境就迫使皇帝和百官必须奔赴洛阳就食。粮食供应紧张,一方面与当时关中地区地狭人稠造成的人地关系紧张局面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关中地区交通不便,粮食转运压力大也有不小的关系。抽调关中户数补充洛阳,既有利于缓解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的人地紧张状况,洛阳的新增人口又利于加快神都的发展与繁荣。
在以下几种契机下国家会相应免除百姓的赋役:一是改元,如在改元万岁登封时诏令“天下百姓无出今年租税”、万岁通天元年改元时“免今岁租税”、长安元年改元时“给复关内三年”等;二是祥瑞出现,垂拱二年十月,雍州官员报有山踊出,改新丰县为庆山县,同时“给复一年”;三是帝王临幸某地,如圣历二年,“如福昌县,曲赦”、大足四年“如兴泰宫,赦寿安县,给复一年”等;四是封禅等礼仪活动,万岁登封元年腊月丁亥“禅于少室山。己丑,给复洛州二年,登封、告成县三年”;五是皇帝对故乡的恩赐,如在天授元年“改并州文水县为武兴县,依汉丰、沛例,百姓子孙相承给复”。